姜青鋒
江西省樂平市南港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的閱讀文章往往還比較淺顯,只要學生認真聽教師所講授的解題方法和閱讀技巧,一般是不難做出解答的,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小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喜歡關注課堂外的事情,這就讓教師在課堂上很難往下進行。但是我們知道,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認字識字的能力,同樣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白各種人生道理。總之,語文的閱讀理解不僅是可以鍛煉學生思維方式的一個部分,同樣還是在考試中占分數比很大的一塊內容。小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通常有兩個難啃的骨頭,一個是閱讀理解題目,一個就是寫作題目。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怎樣能讓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把閱讀能力培養起來并有所提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認真的聽教師講課,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我國偉大的大圣人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對閱讀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方法上做出一些改變,讓學生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并且還可以積極的配合教師將課程繼續下去。在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之前,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閱讀有多么重要。教師可以首先把閱讀在考試中所占的分數告訴大家,然后再把閱讀可以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素養等好處一一告訴學生,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好奇,為什么它有這么大的魔力?這時教師再進行閱讀課的講授,相信學生會比往常更加專注的聽課。例如教師在進行季羨林的《懷念母親》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薦他其他的文章,像《賦得永久的悔》,這一篇文章更可以深刻體會到他對母親的悔和念,。當教師介紹后,同學們都十分感興趣。還有在學習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找來她的《城南舊事》進行閱讀,這樣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有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
小學生課本中選取的課文,往往都是教育者們精挑細選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文章,在這些文章內,學生可以學會一些修辭手法,或者是感悟到一些人生哲理。因此像這類文章教師就要建議學生要精讀。什么是精讀呢?就是認真仔細的研究文章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修辭手法,猜測為什么作者這里要這樣進行描寫。其實這些問題往往就是考試卷中閱讀題的考核題目,當學生可以在每一次學習課本文章時,都做到思考這些問題,那么我相信學生在真正進行考試的時候一定會非常輕松容易就找到答題要點。有需要精讀的文章,就有需要略讀的文章,這類文章往往沒有太大的學習重點,但是可以作為課外拓展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放松。當學生可以自己辨別哪些文章需要精讀哪些文章需要略讀的時候,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例如教師在進行毛澤東寫的《為人民服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內容,了解張思德的事跡,而對于正文的學習,就要精讀了,分析每一段的結構,每一個修辭手法的運用,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高效閱讀。
在小學階段,通常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是非常完善,思考方式也非常的單純,學生們依舊需要教師和家長給予非常多的關注。在小學語文閱讀方面,如果想讓學生有所提高的話,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是必不可少的。人是非常容易就會受到外界干擾的一種生物,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經常會被周圍的人事物打斷自己原本的思路,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的家長會想方設法的讓學生能夠去一個好一點的學校讀書。同樣的道理,提高閱讀能力,也要有好的閱讀環境,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里開設“讀書角”,里面有適合學生學習的書本,教師可以把圖書架設在教室一角,學生在課間課余時間隨時借還,十分方便。為了方便了解圖書,還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的方法,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包括圖書內容內容,作者的簡介,時代背景等。教師也可以在放假期間給學生布置閱讀書目,這時就需要家長的幫助了,家長要夠買教師布置的指定書目,讓學生在假期閱讀。教師要和家長多溝通,讓家長了解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性。這樣課上課下共同開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定會有好的成效。
[1]周家驥.教育科研方法[J].基礎教育,1999年,第三期.
[2]張孔義,方龍云.語文教育科研導論[J].語文建設,2003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