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衛紅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一小
在我的教學經歷中,我發現小學高段學生的閱讀學習的自我監控能力特別差,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教的,課外很少有學生自覺的去閱讀課外書。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攀登這座階梯,閱讀就是唯一的鑰匙,對于學生來講,閱讀是如何學好語文必備的一種能力,對于教師來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訓練?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這都點出了讀的重要性,朗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培養情感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學生對課文內容可通過朗讀去獲得感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各式朗讀,掌握文章的語氣、停頓、節奏、重音、格調、揣摩語氣的不同與變化,體會思想感情,充分感知課文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景等,從而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產生真切的感受。如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我在范讀課文時,聲情并茂,并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在無形中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睂W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后,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詞句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有些詞句對表現文章中心,表達作者情感,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抓住這些具體有感染意義的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細細體會,學生的語感就會不斷地增強。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里有這么一句話:“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痹谥笇Ю斫鈺r,我抓住一個“堆”字問學生:“堆”是什么意思?追問:能否把它換成“擺”?學生思考后說不行,并體會到“擺”是一個挨一個地放,而“堆”不僅有擺的意思,而且是一層撂在另一層上面,說明數量的多。這么多的花圈又說明了什么?說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說明了什么?說明魯迅先生得到了許多人的愛戴。通過這樣的比較分析,不但加深了同學們對這一句話的理解,體會到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愛戴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培養了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形象思維,啟發學生想象,必然會在學生的心中產生“視像”。只有憑借想象,才能走進作品所描述的世界,進入一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到氣味,進入一個活生生的具體形象世界,同時,進而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所暗示和啟發的蘊意和情感。如《荷花》一文,在引領學生領悟作者描寫的荷花的色、形、姿勢這部分內容時,結合畫面,啟發想象,讓學生置身于滿池的荷花之中,想象之后,正如一位學生說:我仿佛聞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有的荷花低著頭,彎著腰,好像在欣賞水里的倒影;有的荷花昂著頭,挺著胸,好像一個站立著的哨兵;有的荷花躲在荷葉背后,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還有的荷花舒展開小臉頰,好像在盡情享受“日光浴”……的樣子,接著輔以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感情朗讀,把學生帶到了荷花池邊,感受荷花的美。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感。當然,語文課文的題材多種多樣,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景象非常廣泛,古今中外,無所不包,我們不能全部都熟悉。那么,對所反映的內容學生不熟悉的課文又怎樣作情感啟發呢?同樣,我們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讓作品中描寫的景色、場景、事件、人物的音容笑貌與細微的內心活動等,讓這具有魅力的想象帶有身臨其境,使書面上的一切猶如親眼見到,親耳聽到,親手觸摸到,親口嘗到一樣。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朗讀時傳遞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早發白帝城》這首詩,描繪了三峽一帶壯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這景色,這心情,是同學們不熟悉的,白帝的“彩云”,疾馳的“輕舟”,迢迢“千里”的行程“一日”竟還,哀哀猿“啼”,萬重高山,忽“已閃”,此情此景,都蘊含著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朗讀必須展開一定的想象,隨文章主人公的高興而高興,驚奇而驚奇,這樣,同學們的內心情感才會和課文中的人物一起升華,產生飽滿的激情,才會帶著感情去朗讀。
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感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絕不能操之過急。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語言文字中閃現的語感之花,多方法多形式地進行訓練,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力求對學生的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徐靜.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提高學生的語感[J].未來英才,2014(11).
[2]潘靜.讓語文更有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2(9).
[3]劉慶慶.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J].小學時代:教師,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