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平
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四寨中學
中學語文教育是中學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素質教育下,中學語文教師力求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使語文課堂更加充滿趣味性,語文教師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時,目標教學法應用最為廣泛,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擁有更多的課堂體驗,教師在運用目標教學法進行教學時需要與學生共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帶給學生更加輕松的課堂體驗,在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改變學習語文知識的方式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加強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要走出傳統的圈子,一定要制訂出科學的語文學習、教學、考評、檢測目標。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來學習,教學有一套明確的目標來檢驗教學效果,教育考評機構有一套明確的學習目標為依據進行教學測評、考查、評估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那么,中學語文就能走出低谷,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大量的實踐證明,目標教學是目前能夠最大可能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機制。
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才能自主學習、自主發展。以前的語文課堂,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記得滿滿當當,學生很少有機會發表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看法。在目標教學中,教師很少站在講臺上講解,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后,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鼓勵他們在課堂的舞臺上唱好主角。告訴學生,語文課只要參與就有收獲,自己去讀,去感悟、體驗,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不要去管結果的對與錯,在課堂上出錯是正常的。對學生不正確的見解,教師不能批評指責,而是要寬容引導,耐心地幫他們分析答錯的原因。這樣,學生才敢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討論問題,互動交流。教師在學生的質疑、討論中進行點撥,引導他們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學習,或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針對性服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在中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全新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課堂感受以及心得體會,及時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反饋信息提交給教師,教師進行及時課堂改善工作,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增加學生發表言論的機會,進而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往往是孤軍奮戰。在目標教學中,教師將學生按座位和學習程度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課堂教學中,分小組進行自學、討論、質疑是常用的教學形式。這一形式一改過去只注重講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一般學生認為枯燥難學的文言文,在疏通課文這個環節,盡量讓學生組內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詞句,課堂討論交流解決,實在難懂的詞句,教師再指導。這樣,有些不擅長問教師問題的學生在組內可以解決一些疑難,同時,學生互動交流,相互幫助,不僅有利于學生進行優勢互補,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使學生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進行合作性學習,教師要做好引導。要求學生真誠地尊重別人,理解別人,科學地評價別人,要學會寬容,不苛求別人一定要接受自己的意見。在組內學習、討論,優等生往往是合作學習的主角,學困生往往落后他人半步,問題的答案總是剛剛想起時已被別人搶先說出,這樣容易失去思考的積極性。這時,教師要提醒優等生為這些同學提供機會,讓他們能表現自己,從而樹立參與課堂的信心,這樣大家才能和諧互動,博采眾長,充實自己,為完成學習目標而合力攻堅,共同發展。然后,再加上教師的精講精練就會使學生當堂達標。
教師利用母親節組織了一次以“感恩母親”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一組整理贊頌母親的詩句或名言,二組搜集歌頌母親的歌曲,三組尋找關于動物母愛的故事或圖片,四組收集聽到的或見到的關于母愛的感人故事,整個活動過程讓組長帶領學生搜集資料,篩選信息,然后形成有價值的東西。一次實踐課上下來,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這樣的“導學”,不但讓學生掌握了豐富的語文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像古詩詞的復習“古詩大比拼”、文言文的字詞積累“火眼金睛找異同”等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導學。
目標教學法讓學生學有目標,改變了過去聽語文課不知聽什么的狀況,“導學達標”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尋找,結論讓學生評價、驗證,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為學生展示自己提供機會,效果很好。但在目標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發展,不是一時之功。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轉變教育理念,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自主發展,從而達到會學的目的。
[1]蔡佳.分目標教學在黔西南中學英語課堂上的課例分析[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04).
[2]何華興.目標教學模式在高中足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