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斌,劉晨,侯瑋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生物工程學院,天津 300451)
葡萄醋是葡萄經過酒精發酵后,繼續醋酸發酵而制成的一種食醋,其工藝種類繁多。玫瑰香葡萄是優良的葡萄醋釀造品種,其釀制的酒色澤亮麗,有濃郁的玫瑰香氣。在我國的傳統釀造工藝中,紅葡萄醋一般采用帶皮帶籽常溫浸漬發酵,因為此種方法可以使葡萄皮、籽中的酚類物質大量浸出,提高醋的營養價值。但是,由于在傳統浸漬和發酵過程中,會使葡萄酒中出現大量的單寧,進而提高醋中的單寧含量,使產品的口感粗糙,失去了應有的柔和。不同溫度下的CO2浸漬工藝被廣泛地應用于葡萄酒釀造工業中[1],特別是對于白葡萄酒,可以有效地降低白葡萄中單寧的浸出,減少其苦澀味。何忠寶等[2]的報道指出利用常溫CO2浸漬工藝可以明顯提升釀造葡萄醋的口感。而低溫CO2浸漬的工藝在葡萄醋釀造中的應用則鮮有報道。
本研究采用低溫CO2浸漬工藝,與常溫CO2浸漬工藝及傳統釀造葡萄醋的工藝進行對比,測定了不同工藝對產品發酵時間、抗氧化性、氣味、色度、酸度的影響,為此類產品的釀造工藝創新提供了參考。
玫瑰香葡萄:產自天津茶店地區,購自農貿市場;紅酒專用活性干酵母D254:法國拉夫德公司生產;醋酸菌:中科1.41。
UV-5900P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ME204E型電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公司;HPX-9162MBE型電熱恒溫培養箱 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GC-2014C型氣相色譜儀 島津公司;ProStar高效液相色譜儀 瓦里安醫療系統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1.3.1 葡萄醋生產工藝
低溫CO2浸漬工藝:葡萄→分選、去梗→進罐(添加偏重亞硫酸鉀0.2 g/L)→CO2低溫浸漬→分離、壓榨→發酵酒精→發酵醋酸→澄清、滅菌→成品。
工藝要點:葡萄完整入罐,不進行預破碎,9 ℃、0.15 MPa條件下CO2低溫浸漬5天,釀酒酵母添加量為200 mg/L,發酵溫度為28~30 ℃,結束發酵后,調整酒精度至7%,接種醋酸菌,30 ℃下發酵至醋酸量穩定。
常溫CO2浸漬工藝:葡萄→分選、去梗→進罐(添加偏重亞硫酸鉀0.2 g/L)→CO2浸漬→分離、壓榨→發酵酒精→發酵醋酸→澄清、滅菌→成品。
工藝要點:葡萄完整入罐,不進行預破碎,30 ℃、0.15 MPa條件下CO2浸漬5天,釀酒酵母添加量為200 mg/L,發酵溫度為18~20 ℃,結束發酵后,調整酒精度至7%,接種醋酸菌,30 ℃下發酵至醋酸量穩定。
傳統浸漬工藝:葡萄→分選、去梗→破碎進罐(添加偏重亞硫酸鉀0.2 g/L)→發酵酒精→分離、壓榨→發酵醋酸→澄清、滅菌→成品。
工藝要點:葡萄破碎后,帶皮帶籽浸漬發酵,釀酒酵母添加量為200 mg/L,溫度控制在30 ℃,結束發酵后,調整酒精度至7%,接種醋酸菌,30 ℃下發酵至醋酸量穩定。
1.3.2 理化指標的測定方法
1.3.2.1 總酚、單寧的測定
總酚的測定:采用Folin-Denis法[3];單寧的測定: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4]。
1.3.2.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測定[5]
將2 mL 0.2 mmol/L的DPPH乙醇溶液分別加入到2 mL含有20,35,50,65,80 μL的樣品水溶液中混勻,室溫避光反應30 min后,在波長517 nm處測定吸光度,記為Ai;同時將2 mL DPPH乙醇溶液和2mL無水乙醇混勻,按上述方法測定吸光度,記為Ac;將2 mL樣品水溶液和2 mL無水乙醇混勻,按上述方法測定吸光度,記為Aj。根據下式計算清除率。
DPPH自由基清除率(%)=(1-Ai-AjAc)×100。
1.3.2.3 色度的測定
參考祁新春等[6]的方法,在分光光度計波長為420,520,620 nm 下分別測定其吸光值,三者之和即為該葡萄酒的色度。每次實驗測 3 組平行,取平均值。
1.3.2.4 丁二醇及苯乙醇的測定
參考趙璐等[7]的方法,采用GC-MC 法測定。毛細管柱選用VF-5MS。載氣為高純氦氣,流速為1 mL/min,手動進樣,采用分流模式,分流比為2∶1,進樣口溫度為250 ℃,熱解吸25 min 。柱溫箱程序升溫。質譜接口溫度為280 ℃,電離方式為EI,離子能量為70 eV,離子阱溫度為220 ℃,全離子,選擇離子質量掃描范圍為43~500 u。
1.3.2.5 蘋果酸、乳酸及酒石酸的測定
采用HPLC法。
1.3.2.6 酒精度及酸度的測定
酒精度用比重計法測定,酸度的測定采用滴定法(以醋酸計)。
由表1可知,傳統發酵工藝的酒精發酵時間較短,但最終酒精度與其他2種新工藝相差不大。并且2種新工藝在醋酸發酵階段能夠明顯地縮短醋酸發酵的時間,且發酵結束后產酸量也比傳統工藝有所提高,但2種工藝間的差別不大。在傳統葡萄酒精發酵中,發酵的溫度較高,酒精發酵時間能夠明顯地縮短。在醋酸發酵階段,由于新工藝減少了葡萄中單寧成分的浸出,而單寧對醋酸菌有抑制作用,所以2種新工藝的發酵時間與傳統工藝相比有明顯的縮短,且最終酸度也有所提高。

表1 3種發酵方式對酒精發酵和醋酸發酵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three fermentation methods on alcohol fermentation and acetic acid fermentation

表2 3種發酵方式對酚類物質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three fermentation methods on phenolic substances and DPPH· clearance rates
由表2可知,傳統工藝釀造的葡萄醋的總酚含量最高,而低溫CO2浸漬工藝與常溫CO2浸漬工藝相比,前者總酚的含量略有降低。但是,低溫CO2浸漬工藝釀造的葡萄醋中的單寧含量僅為傳統工藝中的53.2%,與常溫CO2浸漬工藝相比,單寧的含量也降低了5.2%。
從3種工藝所釀造的葡萄醋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來看,傳統工藝醋的清除率最高,達到90.7%,低溫CO2浸漬工藝和常溫CO2浸漬工藝分別為84.5%和84.2%。
傳統工藝中常溫帶皮帶籽浸漬發酵能夠充分地利用葡萄皮、籽中豐富的酚類物質,但是高溫條件下容易大量浸出粗糙劣質的單寧成分[8],并且單寧能夠顯著降低葡萄醋的口感,使其缺乏柔和。從清除DPPH 自由基的效果來看,低溫條件下并沒有降低葡萄醋的抗氧化性,這可能是由于在低溫環境中,更多的單寧與其他物質發生了縮合,減少了游離單寧的數量。

圖1 低溫CO2浸漬工藝對色度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CO2 impregnation process on chromaticity
由圖1可知,低溫CO2浸漬工藝所釀造的葡萄醋的色度最佳,其次為傳統工藝,而CO2浸漬工藝釀造的產品的色度最低。這一結果與Budak等[9]關于葡萄酒低溫浸漬研究的結果一致,低溫浸漬緩慢但是能夠浸出更多的花色苷,并且能夠使花色苷與單寧充分地結合,從而表現出更好的顏色。

表3 3種發酵方式對香氣和酸度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three fermentation methods on aroma and acidity
根據趙璐等的研究,選取丁二醇和苯乙醇作為香氣的代表物質,測定了3種工藝所釀酒中這2種物質的含量。由表3可知,低溫CO2浸漬工藝所釀造的葡萄醋和其他2種工藝相比苯乙醇和丁二醇的含量最高,與傳統工藝相比差別不大,但明顯高于CO2浸漬工藝組,說明低溫條件更有利于葡萄香氣的浸出,這一結論和采用低溫CO2浸漬工藝釀造葡萄酒的報道一致,而低溫發酵對香氣的浸出有所影響。
本研究對比了低溫CO2浸漬工藝、常溫CO2浸漬工藝及傳統釀造工藝3種釀造玫瑰香葡萄酒的手段對產品的不同影響,CO2浸漬工藝能夠明顯縮短醋酸發酵的時間,并且經過低溫浸漬的葡萄醋的口感更加柔和,有怡人的紅色和濃郁的葡萄香氣,為葡萄醋的釀造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