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子
不解決這些“棘手難題”,怎敢談登陸火星?
奧巴馬曾經寫道:“我們已經為美國航天業的未來設定了一個明確而又至關重要的目標:在本世紀30年代將人類送上火星,并且使他們安全地返回地球,最終實現在火星上長期生存。”隨著這項目標的提出,美國登陸火星計劃終于確定。但在航天員出發之前,必須解決如下技術問題:
1、把航天員送上太空;2、建造更大的宇宙飛船、更大的火箭;3、全新的減速和著陸系統;4、解決在太空中長期駐留的問題;5、避免致命的宇宙輻射;6、在月球軌道進行測試;7、在火星上建造房屋。
辣評:飛往火星,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錢,所有的技術,無非就是在有限經費下的折衷產物。如果沒有經費限制,載人火星之行,或許早就實現了。沒有特別的推動因素或者環境壓力,人類其實走不出那一步的,即便是登月。
光子通信還將應用于我國的深空探測。與微波通信相比,光子通信能通過尺寸更小的器件傳輸更多的數據,在月地通信、深空探測等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王建宇透露,他們已為未來的深空探測研制出一個高容錯編碼方案,目前在實驗過程中。他們還打算用超導探測器取代傳統的傳感器,并對超導探測器進行改造。“我們會繼續努力,力爭讓中國的光子通信技術保持在國際前列。”

刀子
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我國將在深空探測中使用光子通信
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近日透露,我國將在未來的深空探測任務中采用光子通信技術——將信息通過光的偏振調制到一個個光子中,再利用激光進行傳輸,讓地面接收到來自宇宙深空的信息。這比目前廣泛采用的微波通信更先進。
辣評:在工業和信息化早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確實可以作為一項重大的成果。但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在相當一部分領域跑在了全世界的前面,比如量子密鑰通信、比如5G。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地把自己放在引領者的位置來討論航天高技術呢?至少可以討論某些技術的引領。


神經漫游者
人工智能衛星將在太空做“功課”
日前,由我國民營企業研制的人工智能(AI)衛星發射成功。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應急、安防、環保等行業細分領域或應用場景中,高時間分辨率遙感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將激發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所以他們著力于衛星數據來源與應用環節,通過自主研發的衛星AI套件系統,使傳統衛星具有“自記憶、自識別、自處理、自適應”功能的衛星大腦,讓更多的工作直接在太空完成,在星上對遙感數據進行及時識別與處理,大幅提高任務效率,減少無效的星地數據傳輸。
辣評:即將進入恒星際空間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茫茫宇宙深處獨自飛行了四十年,一旦遇到意外情況或故障,都是自主處置。即便能響應地球控制指令,也是極為漫長的反饋。所以,如果沒有一個“自記憶、自識別、自處理、自適應”功能的大腦,根本無法執行那么多的科學探索任務。而更多類似的傳統航天器,無論卡西尼、朱諾還是火星漫游者,從來沒有一個聲稱自己是AI。
這種關鍵技術在自主研發的同時,也曾考慮過購買歐洲技術,可是找到研發激光通信衛星的歐洲企業后,對方說:“你們找對人了,我們是全球唯一掌握這項技術的單位。”
但這家企業隨即表示,他們的要價很高,即使中國科研單位買得起,他們也未必能獲得技術出口許可。王建宇笑著說:“所以外國實施封鎖,對中國的高技術企業來說倒是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