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文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
5月28日,在隆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我國要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由此看來科技創新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國家實力有著至關重要的正向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研究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科技創新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創新能力成為體現國家實力的關鍵性因素,一個國家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就能處于世界產業分工鏈條的頂端,就能創造和激活國家經濟的新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目前國家對科技創新越來越重視,除了國家加大科研投入,還提出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在這種大環境下,雖然我國的科研和開發機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增長速度很快,從1995年到2015年期間,保持了平均14%以上的增長率,有些年份高達20%,但是科技創新是否真的對經濟發展產生了正向的引領作用,這就需要進一步具體研究。

表1 相關數據
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從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收集了原始數據:1995—201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科研和開發機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簡稱科研經費)以及專利申請受理量,為了消除時間序列數據的異方差影響,對數據進行了對數變換處理,并不會破壞原始數據的協整關系,將處理后數據依次命名為INGDP,IN科研,IN專利,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
將取對數后的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我國經濟發展的指標,設定為被解釋變量Y。科研經費是衡量一國科技創新的主要指標,將IN科研作為衡量科技研發投入的被解釋變量X1;專利申請受理量是衡量一國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本文將專利申請增長率作為衡量科技創新的另外一個解釋變量,設為X2。
假設在通常情況下,隨著科研經費投入的增加以及專利申請受理量的增加,國內生產總值隨之增加,進而提高了經濟發展水平。為此,本文設定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衡量和檢驗這些變量之間的確定數量關系,探究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設立回歸模型方程為:Yi=α+β1X1+β2X2+ui。
在EViews中做回歸分析得到的參數估計和檢驗結果(見表2)如下,


表2 回歸結果
根據回歸結果,解釋變量X1的系數為0.4161,為正,說明隨著科研經費投入每增加一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增加0.4162個單位,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符合現實經濟意義;其t值為3.0903對應的概率值P為0.0063,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解釋變量X2的系數為0.3865,為正,說明隨著專利申請受理每增加一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增加.3865個單位,促進了經濟增長,符合現實經濟意義;相對應的t值為3.9274,對應的p值為0.0010,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對于常數項,t值為10.2281,對應的P值很小,也通過了顯著性檢驗。
回歸得到的可決系數R^2為0.9975,數值較大,表示該回歸模型可以解釋99.75%的樣本,F值為3536.083,數值較大,對應的P值很小,說明所建模型整體的擬合程度很好。
對變量取對數可以消除異方差,但不影響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但是該模型的DW值為0.9791,查表可知對應的dL=1.125,dU=1.538,模型的DW值小于dL值,說明模型存在殘差的正自相關,需要進行自相關的模型修正。
使用科克倫-奧科特迭代法作廣義差分回歸,在EViews中輸入“LS Y C X1 X2 AR(1)”回車后得到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科克倫-奧科特法估計結果
在表3中,DW=1.8227,由于使用了廣義差分數據,樣本容量減少一個,查表可得的差分后的dL=1.100,dU=1.537,此時dU<1.8227<4-dU,說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廣義差分后模型已無自相關,修正后的模型如下,

修正后得到的模型可決系數R^2為0.9979,更接近于1,F值也較大,對應的p值很小,說明所建模型擬合效果很好。X1、X2對應的P值也很小,都通過了5%置信水平的檢驗。最終表明,修正后的回歸模型的解釋變量X1(科研經費投入)、X2(專利申請受理量)對被解釋變量(GDP)有顯著影響,即科研經費投入每增加一個單位,則會使得GDP也增加0.3419個單位;隨著專利申請受理項每增加一個單位,則會使得GDP也增加0.4396個單位。
本文通過對我國1995—2015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說明科技創新確實能夠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隨著科研經費投入的增加和專利獲得的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首先,在國家重視創新驅動引領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應當加大科學研發投入,鼓勵科技創新。在我國,企業和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給予企業資金支持,將企業的研發成果轉變成經濟來源,促進經濟發展;對于高校,增加對實驗室和科研人員的經費投入,高校應當主動承擔國家、省市的重大研究課題,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鼓勵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高校的研發成果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與企業分享,進而將科研成果與技術轉化成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
其次,簡化專利技術的申請審批過程,對于高新技術專利提高資金支持。在專利審批時,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研發人員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研發人員的精力耽誤了。專利審批當局應當對高新技術專利所有者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專利所有者進行自主創業,或者推薦專利所有者與高新技術企業的合作,讓專利真正的發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而不是“一紙空文”。
最后,培養創新型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應當注重創新理念,不追求一致統一,允許出頭、“冒尖”,培養學生敢于質疑、超越的精神;在教育方式上,重視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將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在剛剛過去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強調,要通過改革,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這就需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得到應有的回報,牢固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