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茜
(湖北省交通銀行科技支行,湖北 武漢 430015)
政府投資、民間投資、與外商投資共同構成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近十年的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我國民間投資日益壯大,逐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然而從2016年開始我國民間投資迎來了十年來的首次轉折點。
從2005年至2015年近十年的投資結構看,民間投資與全部投資占比的剪刀差正在逐漸縮小,特別是2016年1季度民間投資第一次大幅度落到全部投資速度(10.7%)之下,投資增速放緩至5.7%。目前民間投資大致占全部投資的62%,我國經濟投資拉動的主力基本上依靠國有投資驅動。
從近三年的數據看,中國債券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金融資產的收益率與負債段成本出現的倒掛。例如:2013年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可能要10%,但企業家依舊可以找到一筆收益為15%的資產,把這個錢轉讓出去。然而今天4%以上的融資成本去支持3%的資產收益率的交易結構普遍存在,這個裂口只能靠不斷的加杠桿、加大久期錯配,有意低估信用風險甚至是流動性風險來彌合、金融市場出現擁擠、資金流向配置更為激進的資產端。

圖1 金融資產收益端

圖2 金融資產負債端
2016年央行的盛松成司長曾提出“企業流動性陷阱”的觀點,①即貨幣政策陷入流動性陷阱,大量的貨幣發行出來后沒有能夠迅速的拉動經濟,貨幣增加、利率未下降、投資未增加,形成了流動性的陷阱。這一觀念正好從機理上說明了,完全靠金融市場杠桿作用托舉羸弱的經濟增速出現瓶頸,金融加杠桿對民間投資拉動作用有限。
2016年,湖北省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389.40億元,比上年增14.2%,增幅僅居全國第16位,其中,服務行業民間投資比上年下降2.6%,且多投向技術含量不高、投資規模小的一般性服務業,而對金融、科學研究等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投入較少。②湖北省整體民間投資力度不足,發展后勁有待增強的因素分析如下:
由于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降成本去庫存等一系列結構性調整的外部環境因素,造成部分民營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利潤下滑,收益降低,導致市場資金方投資方對于民營企業處于觀望狀態,對市場前景不明確和投資方向的彷徨,造成大量的投資方對新上項目與擴大生產的資金投入減少,造成一些民間資本投資項目的擱淺,簡而言之市場環境的變化減弱了企業投資意愿,特別是民營企業投資意愿降低。
一是信貸資源被擠占。2016年末,湖北省個人購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2.2%,比各項貸款增速高25.2個百分點;全年新增個人購房貸款2589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51.6%,明顯高于2011年至2015年32.1%的平均水平。③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通道業務”、債券市場募集了較多資金。金融資源過于集中在房地產領域,抬高了資金價格,這種不合理的信貸資源配置,擠占了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空間。二是資金成本要素提高。各大銀行在執行落實國家金融扶持政策時,出于自身金融風險考慮,仍然設置了較嚴的放貸條件,間接的刺激民間投資放緩。三是資金渠道來源受限。許多民營中小企業籌集投資發展資金主要靠自我積累,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更難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資。且民間融資利率高,增加了民營企業的資金成本。
一是稀缺性資源項目難落實。民間投資過程中,涉及到如:土地、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市政工程、交通建設等優質稀缺資源,民營企業勢必爭不過國有企業、國有資源的分配中愿意傾向支持“同胞兄弟”,如:土地本身收儲緊張,優先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可供民間投資項目的土地指標就所剩不多。二是政策限制,民間資本仍然難“入門”,相關部門和單位通過設置投資額度、衛生標準、相關資質等多道門檻,讓民間資本只能在門外看花,無法進入。如市政、交通建設等項目,投標時要求一級資質,盡管許多民營企業具有相當技術實力與經驗,因缺資質,只能作為具有相應資質的國有企業的分包商。
民間投資產業層次整體上偏低主要表現在:一是新型工業化作為全省產業轉型的重中之重,工業投資的增長仍然乏力。今年1-4月,湖北省民間工業投資2451.17億元,占全省工業投資的比重達83.0%,但增速只有9.8%,比全省工業投資增速低4.2個百分點。二是第二產業中產能過剩和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比重較大,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技術的低水平建設主要集中在民營投資領域。1-4月,湖北省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742.25億元,其中民間投資占比高達76.7%。三是大量民間投資仍然處于產業鏈底端。在第三產業內,民間投資多集中于投資少、見效快、技術性不強的一般服務,而對技術和資金要求較高的科技、金融等行業投入較少。
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內對于融資方式的需求不一。在我國區域分布中,浙江一帶的民營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從國際金融公司(IFC)④的調查結果看,浙江民營企業融資來源,無論是初創時期還是發展時期的民營企業,都依賴民間金融。
對比浙江地區,湖北地區銀行貸款融資渠道占比10.7%;其他資金來源占比11.9%;國家預算資金占比0.7%,民營經濟對于金融的利用率相對較高。在外源性融資渠道中,來自非正規金融渠道、信用合作社與商業銀行的份額相差不多。然而通過公共股市、國債市場在民營企業融資中的作用則微不足道。

表1 民間金融是民間投資企業主要融資方式 單位:%
習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毋庸置疑,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服務是支持實體經濟的“強心劑”,搭建通暢金融平臺、營造良好民間投資環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上,國有商業銀行更應發揮普惠金融,支實扶小的積極作用。
民營企業投資意愿下降,回歸其本源就是經營成本快速大幅上升,企業無利可圖,無錢可賺,再多的金融支持都不足以增強民營企業的信心。所以當前刺激民間投資的首要任務就是“降成本”。一是政策的“強行針”。2018年6月20日國務院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專門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降成本的政策。我國政府部門積極加強政策研究,出臺降低與并繼續出臺進一步為企業降低各種稅費、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措施,從政策上刺激和增強民營經濟發展的動力。二是內生驅動力。民營企業降成本首先要自身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水平,生產效率,才能從經營上降低成本。
一是搭臺唱戲,合作共贏。搭建政、銀、企三方合作平臺,加強金融機構與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對接合作。加大金融支持民間投資力度,加強政府重點招商項目的引導,“一號工程”的投向指引,支持民營企業簡政放權,適當簡化信貸流程,拓寬民營企業信貸支持的空間。
二是多元主體,活躍市場。引入多元化的金融主體,提高金融市場活躍度。推動信用體系的建設,搭建健康擔保生態圈,增加政府引導性再擔保基金為民營企業增加貸款提供擔保;支持民間投資的高科技企業上市,鼓勵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結合,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企業發行債券,設立創業投資公司和創業投資管理公司。
三是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利用湖北雄厚的科教資源,將改革創新精神貫穿于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之中,真正將科研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創新創業發展,探索建立科技+創新+融資為一體的一站式金融服務超市。
一是名單管理、簡政放權。加強政府服務職能引導,在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的清單中不僅列明“負面清單”更應明確具體投資的“正面清單”,真正打破投資市場準入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⑤也為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方向明確了路徑。
二是信息共享,投資共贏。通過信息網絡、新聞媒體及時向社會傳遞有關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市場需求等信息對外發布的同時,政府需進一步引導營造好民營融資環境。如: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國家和地方政府都應建立PPP項目庫,并適時集中向社會公開推介,加強政府、金融、監管對民間投資方向的引導。
三是政務公開、環境營造。通過發揮政府服務平臺作用、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建立服務專員制度等。開展幫扶活動和保姆式服務,為民營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積極營造“重商、親商扶商、暖商”的良好氛圍。
創新創業是當前政府支持、金融幫扶、市場環境支撐的重要領域,更是民營資本在該領域的潛力所在。深度挖掘民營資本在雙創領域的活力。
一是轉變政策引導方向。由政府引導民營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變,鼓勵民間資本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如,省、市、縣政府制定科技創新計劃,引入民間資本投資參與,對投入研發領域的資金在稅收抵扣上提供優惠,對創新型民營企業進行獎勵。二是培養雙創中堅力量。主要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專業孵化器、專業中小企業園區運營等模式,打造“創客空間”,培養民間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小企業成為創新創業主體,帶動企業投資,吸納就業人員,激活雙創影響力。三是“走出去”再“引進來”。轉換思維,鼓勵湖北省內民營投資先省外吸收學習先進創新理念和經營模式,再通過并購、合資后再回到省內投資,激發民間資本更大潛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局面、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廣大群眾充分發揮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積極發揮金融創新職能,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積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助推地方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發揮著重要的社會責任。
注釋
①來源:該觀點的提出是2016年資管年會上中央調統司司長盛松成提到高速增長的三大原因分析中的觀點。見21世紀經濟報《中國版流動性陷阱》。
②引自:2016年湖北省統計局數據。
③數據來源:2016年信貸政策評估結果通報,武銀〔2017〕58號。
④資料來源:Neil Gregery,Stoyan Tenev,and Dileep M.Wagle,2000,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es: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ry(Washington: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國際金融公司(IFC)是世界銀行專管民營事務的分支機構。
⑤周德平,進一步激活民資需多管齊下[J].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