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艷
摘 要:現階段綠色防控技術逐漸成熟,相應的綠色防控技術產品也已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應當采用環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蔬菜病蟲害,應該優先采用生態調控技術、生物防治技術、驅害避害及理化誘控技術等綠色防控技術,在用藥防控病蟲害過程中,應合理選藥和用藥,最少化的使用化學農藥。
關鍵詞: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30
1 設施蔬菜病蟲害特點
設施蔬菜經年連續生產,存在連作現象,對土地養分汲取嚴重,化肥大量使用往往造成土壤性狀改變,土傳病害嚴重。由于設施蔬菜生產環境特點,使次要病害和新發病害可能會上升為主要病害,設施蔬菜的病蟲害防控有不同于露地蔬菜病蟲害防控特點。
2 綠色防控技術產品
2.1 病蟲害綠色防控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為害的植物保護措施。綠色防控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無化學污染,不產生病蟲害抗藥性,有利于環境保護,可以保證食品安全,是農業病蟲害防控的發展方向。
2.2 綠色防控技術產品
理化誘控技術產品:利用趨光、趨化昆蟲習性制作的“光誘”產品、“性誘”產品、“色誘”產品及“食誘”產品;驅害避害技術產品:采用物理隔離、顏色負趨等原理制成的系列防蟲網、銀灰色地膜,利用生物生理特點開發的趨避植物種植應用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產品:病蟲害天敵繁育和釋放技術,利用細菌、真菌、昆蟲病毒等作為生物制劑防控病蟲害技術,植物源農藥和抗生素防控病蟲害技術;生物工程和生態工程技術。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應當根據具體情況綜合運用所述的防控技術。
3 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分析
3.1 生態調控技術應用
生態調控是指利用設施環境條件的可控性,通過排濕換氣、調控溫濕度,創造作物生長的適宜環境條件,并最大限度地縮短適宜病蟲發生的條件,以達到促進植物生長,控制病蟲害的目的[1]。蔬菜的病害發生有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在適宜的條件下細菌、霉菌、病毒才能滋生和繁殖,灰霉病、霜霉病、角斑病等都是在蔬菜葉片上形成水膜或結露情況下才能發育和入侵,否則會停留在細胞休眠或孢子狀態。潮濕和結露是蔬菜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故此應當通過降低棚內濕度防治病害發生,可采取膜下暗灌方式減少水分蒸發,減少空氣濕度。大棚的通風除濕應在早上太陽出來后放風1h,然后密閉棚室,控制溫度不要超過35℃,這樣形成喜溫蔬菜良好生長環境,可提高蔬菜抗性,抑制白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的發生,中午放風使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在60%~70%,使棚頂和葉片無水滴,白天雖然存在高溫條件,但缺乏濕度條件,細菌病毒并不萌發,晚間密閉大棚后雖然空氣濕度可達80%以上,但棚溫降到11~12℃細菌病毒萌發也會受到溫度條件抑制。所以根據天氣情況進行適時澆灌、噴藥、通風很重要。
設施蔬菜棚室應當根據情況進行輪作,并在夏季休茬期進行高溫悶棚,以達到高溫殺滅病蟲害蟲和卵目的。一般情況下,溫度超過50℃以上時,生物蛋白質就會開始變性,生物就會死亡。在夏季休茬期選擇晴好天氣,連續悶棚10~15d,棚溫可達60~70℃,結合充足陽光照射,可有效殺滅棚室內的病菌,薊馬、蚜蟲、粉虱等的蟲和卵。
3.2 生物防治技術應用
根據病蟲害測控情況釋放捕食螨、平腹小蜂、麗蚜小蜂、赤眼蜂等病蟲害天敵可控制相應的病蟲害。噴灑Bt乳劑、粉劑等生物藥劑防治蔬菜病蟲害,不僅不污染環境,害蟲也不會產生抗藥性,且不傷害害蟲天敵。天然除蟲菊素、小檗堿、苦皮藤素、蛇床子素、苦參堿等植源農藥是一些植物生命體成分,既可殺滅病蟲害又不會污染環境。抗生素可用于蔬菜病害防治,各種抗生素可有效防治蔬菜病害發生。生物制劑和抗生素本身就是生命體或生命體代謝產物,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應替代化學農藥,在設施蔬菜生產中推廣使用。
3.3 驅害避害及理化誘控技術
投射式誘蟲燈、頻振式誘蟲燈等“光誘”產品,黃板、藍板結合性誘劑等“色誘”產品,誘集害蟲的誘食劑產品,昆蟲信息素迷向和性誘劑等“性誘”產品,各種產品結合防蟲網綜合使用可捕捉殺死靶標昆蟲,有效地減少蔬菜落卵量。試驗證明,殺蟲燈與性誘劑配合使用,誘殺夜蛾數量比單燈增加8~9倍。在棚室周圍栽植害蟲驅避植物,采用銀灰色地膜都可有效的對害蟲進行驅避。
3.4 科學用藥
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應當合理選擇低殘留、高效、環境友好型農藥,農藥應當交替、輪換精準使用。應當重視生態調控技術、生物防治技術、驅害避害及理化誘空技術的應用,最少化的使用化學農藥,降低農藥使用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孫樹桌,王紅霞,李偉,等.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態勢與無公害防治對策[J].長江蔬菜,2007(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