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用途,并且產量比較高。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疾病,從而降低玉米的產量。其中玉米大斑病是一種玉米生產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會嚴重損傷玉米以及種植業的發展。本文作一綜述講解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以及防治的措施。
關鍵詞:玉米玉米;發生規律;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1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31
1 玉米大斑病的發生規律
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是大斑凸臍蠕孢,屬于真菌性病害,在冬天,大斑凸臍蠕孢會將玉米的殘體作為主要的寄生場所,由于玉米的種子上能夠攜帶的病菌較少,在第2年會逐漸成為初侵染源,逐漸在玉米中蔓延。到了玉米生產的季節,在適合的溫度和濕度下,大斑病菌會逐漸激活,產生孢子。這些孢子經過雨水的沖涮或者氣流會達到玉米的葉子以及根部,從而造成玉米的大斑病的傳播。在春玉米的播種的地區,由于氣候適宜,玉米大斑病的流行趨勢更加嚴重,使玉米的產量受到極大的損害。
2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對策
2.1 選用優質品種
不同的玉米的品種對玉米大斑病的病菌的抵抗力不同,玉米種子對玉米大斑病的抵抗力差異極大,因此,在選種的過程中需要選用優良的玉米種子。為了減少玉米大斑病對玉米產量的損害,需要選取能夠抵抗大斑病的優良的品種,選用優質的品種是預防大斑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選取優質的品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當地的種植的需要,對于大斑病經常出現的地區,需要選用抗大斑病較強的品種。另外,還需要使用科學搭配的方法選用玉米品種,并主要輪換使用,防止由于玉米品種單一出現病害,另外,還能夠從根本上控制玉米大斑病。
2.2 加強農業防治
在玉米的生產過程中進行農業防治,能夠有效提高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水平。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調節玉米播種的時期。在玉米播種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好當地的溫度,土壤的質量以及抗性,墑情等情況,及時遏制玉米大斑病的發展條件,從而減少玉米大斑病發生率。另外,對于玉米大斑病發病嚴重的地區,需要實行早播種,從而將玉米大斑病的發生發展的高峰期避過,在播種的過程中注意科學的施肥。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以有機肥為主,在生產的過程變為有機肥與無機肥,長效肥和速效肥的結合,注意合理有效地搭配,能夠滿足玉米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肥料的需要,提高玉米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進行合理的密植。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使用合適寬窄的行距,改善田間種植的透光的情況以及通風的情況,有利于增加玉米對病害的抵抗力。在種植過程中進行合理的輪作和深翻,并注意將玉米秸稈處理好,及時清理好玉米秸稈的病殘組織,從而減少玉米大斑病的發生。避免使用秸稈肥,減少玉米大斑病菌的來源。注意增加田間的管理,做好除草以及肥水的管理,降低玉米之間的相對濕度,提高玉米對大斑病菌的抵抗力。
2.3 做好化學防治
在種植的過程中使用密植的方法,由于玉米的秸稈比較高,因此,在預防大斑病的過程中使用化學防治的方法,使用合適的藥劑,將農藥噴灑在玉米上。一般使用農藥消滅大斑病都在大田發病的中心菌源中使用。在使用農藥時,需要找好消滅大斑病的主要時期,一般,當病株率高于70%,病葉率達到20%時就需要噴灑農藥了。及時的預防和治療玉米大斑病能夠有效地挽回玉米的產量,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在預防和治療玉米大斑病的藥劑主要有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代森錳鋅,瘟散乳油,需要根據玉米的病情進行合理的使用農藥。
2.4 建立預測播報制度
在農村中建立預測播報制度有利于農民能夠有效地預防玉米大斑病,減少損失,促進農業的發展。在玉米種植的地區,特別是其中大斑病發生的地方,需要安排專業的人員對大斑病的情況進行檢測,并及時將觀察的情況播報出去,能夠讓農民預防大斑病的發生。如果在田間發現大斑病的病株,并且已經出現病葉的情況,需要立即進行播報。如果田間的濕度比較大,預測近期會出現比較大的雨水,也需要進行及時的播報。此時很容易出現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需要提前做好防治的措施。
3 結語
在我國的玉米種植發展過程中玉米大斑病是主要的病害,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防治,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在適合的溫度和濕度下,大斑病菌會逐漸激活,會產生孢子。這些孢子經過雨水的沖涮或者氣流會達到玉米的葉子以及根部,從而造成疾病的傳播,玉米的大斑病的傳播。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需要選取優質抗病害的品種,并調節玉米播種的時期,對于玉米大斑病發病嚴重的地區,需要實行早播種。注意合理的施肥,合理的密植,合理的輪作和深翻,避免使用秸稈肥,減少玉米大斑病菌的來源,做好除草以及肥水的管理,減少田間的相對濕度,從而有利于減少大斑病的發生。
作者簡介:史恩成,男,吉林松原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土壤肥料管理及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