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明珠
摘 要:大豆“壟上三行”密植栽培技術是一種全新的大豆種植技術,經濟效益顯著,具體闡述技術的實施要點,為大豆的豐產栽培提供科學指導。
關鍵詞:大豆;“壟上三行”;栽培;密植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116
網大豆“壟上三行”密植栽培技術是一項大豆綜合高產栽培技術,解決了大豆種植中耕地面積利用率小的問題,比常規精量播種增產20%~30%,具有群體結構合理、田間管理簡便的特點,其3項核心技術是壟體深松、壟內分層深施肥和壟上精量播種。
“壟上三行”密植栽培技術的要點。
1 輪作與整地
輪作,以3a為一個輪作周期,可采用豆-玉-豆、豆-麥-玉等輪作模式,也可以與玉米、馬鈴薯等作物隔年輪作,盡量減少重迎茬;精細整地,壟三栽培技術對整地質量要求高,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地塊,伏、秋進行精細整地,堅持以深松為主,通過松、翻、耙、平等耕作提高作業質量,保證耕層土壤細碎,無坷垃,地面平整,達到深、透、平、細、實,土壤深度上要達到22cm以上,有條件的地區秋施化肥。力爭進行秋起壟,壟距65cm,壟寬一致,壟向直。易產生內澇的地塊要減少土壤含水量,進行全方位深松35cm以上;未經秋翻的地塊要機械滅茬或刨茬。
2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品種的選擇,主要種植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種,根據大豆種植區的積溫和病蟲害種類,選擇增產潛力大、抗倒、抗病蟲、主莖結莢型,含油≥21%的高油品種,種子定期更換,確保大豆作物高產、穩產。建設農場屬于第四積溫帶,適合選擇合豐40、墾鑒豆18、東農46、綏農28、合豐50、合豐55等品種。提倡以場為單位統一供種;種子精選。壟上三行大豆種植要求精選后的種子要達到2級良種以上,大豆播種前要進行機械或人工選種,種子的含水量不能低于87%,純度、凈度和發芽率都要到達95%以上;種子處理,播前3~5d對種子進行包衣,根據當地病蟲害和土壤微量元素豐缺選定種衣劑,35%多克福種衣劑按藥種比1:65~70進行種子包衣,或2.5%的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2mL配1kg種子進行包衣。根據土壤和種衣劑中微量元素缺乏情況增加微肥拌種,可選用鉬酸銨,硼砂拌種。
3 播種
適時播種,播種宜早不宜晚,大豆需要適宜的土壤溫度 ,最佳播種期是5~10cm耕層土溫穩定通過7~8℃時,播種時間基本在5月10日前后;播種方法,在壟距65cm的基礎上,加寬苗帶間距到22~24cm,壟上各行苗帶間距為10~11cm,用2BT-2播種機或壟上三行精量播種機播種,兩邊單行米間落粒10~12粒,中行米間落粒8~11粒,三行米間落粒不少于40粒,播種深度4~5cm,播后及時鎮壓。壟上三行大豆種植密度要比常規壟作增加35%左右,播種密度為2.8~3.2萬株/666.7m2,上年有深松基礎的地塊實施免耕播種,每667m2地可節省成本40元左右,不僅抗旱保墑,還能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平均增產10%左右。
4 科學施肥
合理施肥是奪取大豆豐產的重要措施,壟上三行種植施肥總量要比常規壟作增加15%以上。要化肥、有機肥和葉面噴灑追肥相結合,推行測土平衡施肥,通過土壤化驗確定作物需肥量,科學施用化肥氮、磷、鉀,因地施用微肥,減少化肥投入。利用播機進行深施肥,深施大豆測土配方專用肥10~15g/667m2、大豆有機復合肥1000kg/667m2,化肥、有機肥也可分層深施,當施肥量占施肥總量的30%~40%時,第一層施在種下4~5cm處;第二層施于種下8~15cm處,占總量的60%~70%。前期長勢差的地塊可根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豐缺,加入適量微肥,或在苗期適當追施氮肥,也可與大豆初花期根外追施氮、磷、鉀肥。根外追肥在大豆3~4個復葉期和封壟前各進行1次,復葉期尿素0.3~0.5kg/667m2和10mL云大120對水40kg葉面噴施;封壟前尿素0.2kg/667m2+磷酸二氫鉀0.1kg+10mL云大120對水40kg葉面噴施。另外,有條件的地區可在大豆播種期、苗期、花期、結莢期、鼓粒期等進行營養施肥。
5 噴施化控劑
大豆出花期至盛花期生長過旺,為確保大豆坐花坐莢,防止壯稈倒伏,可采用大豆豐收寶、多效唑等化控劑噴施,也可噴施大肥王,植物龍等。
6 病蟲草害防治
孢囊線蟲病,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35%多克福種衣劑拌種按照24kg/667m2或5kg/667m2的量,播種時撒入播種溝內。灰斑病,40%多菌靈膠懸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40~50kg/667m2噴霧,于壟莢初期和鼓粒期使用。大豆潛根蠅,種子量0.1%的50%辛硫磷乳油拌種;或用80%敵敵畏乳油每667m2 125g/667m2或200g原液浸玉米穗軸30個在成蟲發生盛期,產卵前,均勻撒在壟旁熏殺成蟲。
7 收獲
植株葉片全部脫落即可用機械直接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