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紅
摘 要:沙棘是一種抗生命力極強的樹種。在岢嵐縣分布面積較大,具有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抗干旱、耐鹽堿等一系列優良生態學特性。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發揮著很好的的生態效益,其果實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物質,具有營養保健、增強人體體質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因此沙棘產業發展潛力較大。
關鍵詞:岢嵐縣;沙棘林;退化;改造;經營
中圖分類號:S79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188
1 岢嵐縣沙棘產業發展現狀
1.1 林業基本情況
岢嵐縣位于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縣域面積19.8萬hm2,
其中林業用地面積達11.75萬hm2,占比60%。岢嵐縣轄2鎮10鄉202個行政村,總人口8.6萬人,農業人口6.7萬人,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屬呂梁山生態脆弱區,又是國定貧困縣,是典型的版圖大縣、人口小縣、經濟窮縣。林業用地總面積11.75萬hm2(有林地3.96萬hm2,疏林地0.45萬hm2,灌木林地4.65萬hm2,未成林造林地0.697萬hm2,宜林荒山2.27萬hm2,無立木林地0.085萬hm2,苗圃地0.007萬hm2)。1949年以前,岢嵐縣有林地面積僅0.066萬hm2,森林覆蓋率3.37%。建國以后,歷屆縣委、政府高重視生態建設,加大生態造林力度,使岢嵐縣生態環境有了大幅改善,森林覆蓋率有了明顯提升。根據2015年底全國第9次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岢嵐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8.51%。較21世紀初增加了7.42%。
1.2 沙棘資源狀況
岢嵐縣境內共有沙棘林面積2.8萬hm2,其中依托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栽植的人工沙棘林面積0.8萬hm2,天然生長的野生沙棘林面積2余萬hm2,主要分布在岢嵐縣的西山、南川、東川。這些沙棘林都已郁閉掛果,但是由于生長速度較快,林相雜亂無章,郁閉快,主干高,刺多、果小、采摘難度大,且野生沙棘品種老化,更新改造措施和經營利用率較低,導致沙棘大面積死亡,經濟效益不明顯,加之后續產業投資不足,沙棘深加工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
2 沙棘林改造技術
帶狀疏伐。選擇集中連片生長的沙棘林,進行帶狀疏伐。按保留帶寬4~6m、開帶寬3m進行開帶,并對保留的沙棘帶內雄株進行伐除。每隔6條帶保留一條帶不去雄株,雌雄比例6:1左右。為便于采摘,對保留下的沙棘帶再按帶長4~6m,采摘帶寬2m進行縱向開帶,改造后的沙棘林整體呈現塊狀,極大地改善了林內光照及作業條件。采伐剩余物利用粉碎機粉碎還田,進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擇伐疏伐。對面積較小,易采摘沙棘林,保持原有株行距,株距2m,行距3m,去除雄株以及老化、枯死株和病蟲株,改善林內衛生狀況,把有限的水肥光熱資源更多地供養雌株,以提高單位面積沙棘產果量,且易于采收果實;復壯更新。在帶狀疏伐的基礎上,對保留的沙棘帶內雌株進行截干,根據沙棘樹齡、分枝高度等情況,截干位置在第1輪分枝以上5cm,保留3個以上分枝。同時對林內過密、過弱、枯干、焦梢、病蟲、不能利用的、徒長的、交叉枝等進行修剪,起到改善林冠內透風透光條件,增強母枝勢力,積累養分的作用,進而促進局部生長,提高掛果率;除萌除蘗,沙棘林改造后,每隔2a應進行除萌除蘗。采割帶間、帶內萌條及根蘗苗用作飼料。也可以深耕帶間空地,進行除萌除蘗。新栽植后第2年起每隔2a要去除行間萌蘗苗木。定株撫育,植株進入盛果期后,每隔2a春季及時剪除過密枝條、病枝、斷枝及干枯枝,保持植株呈灌木狀。長勢明顯減弱的沙棘園,要對植株進行復壯修剪,復壯修剪主要是對衰老主側枝進行重回縮修剪,對整體樹勢衰老的采取平茬更新,平茬可在造林后5~7a開始,間隔期以4~6a為宜,早春土壤未解凍前平茬最好。要結合中耕除草,采收果實,進行整形修枝,更新結果枝組,加固整地工程。
3 改造后的經菪管理模式
政府引導,引導村集體依法將農戶和村集體的林地經營權流轉給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林地資源有償使用費,增加林權所有人和村集體財產性收入,助推村集體經濟破零;企業帶動,依托境內3個沙棘加工龍頭企業的生產線、開發出20多種新產品、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的產業規模,組建更多主營沙棘種植、采摘、收購、銷售、初加工的合作社,推進專業化精細化分工經營,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品牌,帶動參與沙棘產業開發的農戶年戶均增收達到4600元;聯結農戶,采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五位一體利益聯接模式發展沙棘產業。通過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沙棘林,帶動社員(農戶)勞務增收、入股分紅,企業保底收購,助力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增收脫貧,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4 效益分析
岢嵐縣2.8萬hm2沙棘林,可改造面積2萬hm2,按照改造后400元/667m2的收入計算,沙棘林改造可創造1.2億的經濟收入,岢嵐縣農業人口人均可達1791元,經濟效益可觀,脫貧成效明顯。
參考文獻
[1]耿煥忠.關帝山林區沙棘林改造培育技術探討[J].山西林業, 2017(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