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華亭縣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設施農業,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方面不好,華亭縣常年受到冰雹、大風、連陰雨、暴雪等自然災害的威脅。華亭縣當地氣象部門為了減小各種災害天氣對農業的危害,保證設施農業的發展,加大了災害天氣危害的宣傳力度,提高了天氣預測的科學技術,積極幫助農民建立對災害天氣的防御措施。
關鍵詞:災害性天氣;設施農業;防御工作;華亭縣
中圖分類號:S1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216
1 災害性天氣對華亭縣設施農業造成的影響
1.1 連陰雨
華亭縣除冬季外,其他三季連陰雨的發生概率都很高,達到50%以上,連綿的陰雨,伴隨的便是一連半個多月見不到晴天,沒有了晴天,地內農作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從而沒有辦法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導致農作物體內養分不足,品質不好,甚至壞死;大棚內的農作物即使可以補充光照,但是由于連陰雨,棚內的空氣無法得以流通,引發病蟲害,使農作物受到迫害,常常連陰雨,也會影響氣溫,氣溫的穩定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一旦溫度下降幅度過大,農作物就會因受凍壞死。
1.2 冰雹
華亭縣地處山地,每年一到夏季,華亭縣的氣候會受到冷鋒和暖濕氣的影響。經常會出現冰雹天氣,華亭縣各地都受到過冰雹的侵襲,觀山一帶降雹情況較為嚴重,每年有3個降雹高峰期,6月中下旬便是一個高峰階段,據統計僅一個降雹高峰期,華亭縣的就會損失一百多萬元,更不要說3個高峰期,和其他大大小小的降雹期,可見冰雹對華亭縣的影響極大。冰雹并不是簡單的對農作物造成傷害,大風,強降雨都會隨降雹出現,會破壞一些農業設備和農作物種植場所,比如說將大棚的頂蓋掀開,將門窗刮壞等。
1.3 暴雪
每年的10月—下年的4月,也就是秋冬春3季的換季時間,華亭縣往往會下大到暴雪,換季時期正是農作物生長最脆弱的時期,這時候暴雪堆積在大棚上,輕則減少光照,重則壓壞大棚,破壞農作物。農田更是如此,由于暴雪的積壓,凍壞農作物。病蟲害對農作物的破壞力無比可怕,不容小覷,暴雪的積壓,會降低農作物的抵抗力,增加病蟲害發生率。
1.4 大風
大風是華亭縣一個很嚴重的災害性天氣,華亭縣每年10月—次年的6月常常會出現18d刮大風的情況,其中有2/3都發生在春天,華亭縣春天刮風往往都是整整一個下午,風力還很大,最高時候能達到17m/s,平均風速在6.0~7.0m/s之間,大風速加上山地,導致華亭縣出現經常沙塵暴天氣,很多農業器械都因此被破壞,比如:大棚的棚膜被刮壞。秋季的大風,風力會稍稍的降低一些,破壞力低一些,但是經常會導致氣溫的大幅度下降,迫害農作物沒法正常生長,嚴重時導致農作物大片死亡。
2 面對災害性天氣華亭縣應做的防御措施
2.1 對于災害性天氣加大預報力度
華亭縣想要減少災害性天氣造成的危害,就要提前知道災害性天氣什么時候出現,就必須要求當地氣象臺擁有強硬的天氣預報系統,能夠通過各方面觀測對災害性天氣,從而能夠及時又準確的預報天氣情況。華亭縣還應該多做天氣預警工作,通過媒體、報紙、信息發布會等條件,增強人們對災害性天氣的認識和注意程度。
2.2 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農業氣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設施農業災害的防御工作,可以通過媒體,文件發放,農業災害防范類的講座等方式及時提醒,農民掌握災害天氣發生的時間,以便于農民及早進行對災害天氣的防范中,提前想出辦法,減少農作物的損失。華亭縣還應該多培養一些天氣方面的人才,同時派任一些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指導農民掌握一些設施農業的防災抗災技術,幫助農民完成對農業設施的修復和維護,幫助農民搞好災害性天氣的防御工作,多多提高農民對災害性天氣的認識,就冷空氣來說,需要教會農民最基本的防御措施:提前關閉大棚的通風口,加固大棚棚膜,增強大棚的密閉性,使冷空氣無法侵襲到農作物。還需提高農民面對災后的重視程度,面對災后情況,細心分析,盡最大的所能,減少經濟的損失。
2.3 防災減災
對于暴雪天氣,農民應該及時清理積雪。對于大風天氣來說,可以在經常刮大風的地段植樹,防風固地,樹林不僅會降低大風的危害,同時還可以減少冰雹的危害,有關部門應該加大環保監督力度,增加巡邏人員,設立對破壞環境、破壞稀少植被土地的懲罰措施。
災害性天氣對設施農業的危害很多,各個方面都需要注意,忽略了任何一點都會造成不可忽視的損失,無論是農民還是官員,都應該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認識,積極投入到災害性天氣的防范當中,盡最大的努力減少設施農業的損失,從小抓起,比如說農民,可以總結每一次災害性天氣發生的特點,在下一次災害性天氣發生前積極預防,減少損失,執政人員應該總結每次災后損失,為農民提前制作防范方案,也達到減少設施農業的損失。
作者簡介:孫艷茹(1975-),女,陜西富平人,大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設施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