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摘 要:隨著政府提出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創建目標影響力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廣泛存在的草原退化問題日漸受到各界關注,草原保護長效機制也開始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基于此,本文簡單分析了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建立草原保護長效機制的策略建議,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草原退化;草原保護;人工種草
中圖分類號:S8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230
雖然近年來草原保護的受關注程度不斷提升,但我國仍有很多地區的草原退化面積增加現狀未得到有效緩解,這種現狀的出現顯然不利于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創建,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草原退化問題、建立草原長效保護機制,正是本文圍繞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和草原保護長效機制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 草原退化主要原因分析
1.1 基礎設施缺乏
近年來草原保護的受關注程度不斷增強,我國各地也紛紛開展草原保護工作,但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因缺乏相應管理長效機制、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我國很多地區開展的草原保護工作并未取得預想中的成果。例如,近年來我國多地開展了人工種草的探索,但由于人工種草選擇的牧草往往依賴性較強且缺水問題無法解決,人工種草往往很難較好抑制草原退化,草原退化問題的解決自然因此受阻。
1.2 其他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鼠害、全球氣候變暖、經濟投入缺乏同樣屬于草原退化原因范疇,由于鼠害的發生與氣候存在直接關聯,這就使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極端天氣頻繁,干旱與高溫季節延長往往會導致鼠害面積危害的提升。同時,氣候變暖帶來的降水減少也會直接導致草原退化,資金投入缺乏帶來的草原保護不力同樣需要得到關注。
2 建立草原保護長效機制的策略建議
2.1 高度關注草畜平衡
為真正實現草原保護長效機制的建立、解決草原退化問題,應關注草畜平衡,草原、牲畜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直接受到這一平衡的影響。所謂草畜平衡,指的是在不破壞草原前提下為牲畜提供充足的飼草飼料量,充分發揮草原生態潛力、大力開展人工種草均可為草畜平衡的實現提供支持,具體措施如下所示:充分發揮草原生態潛力。應關注自然生產條件下草原放牧系統的草畜平衡,這一關注應體現在壓縮牲畜數量、降低放牧強度、大力開展農林副產品對牲畜補飼等方面。在充分發揮草原生態潛力方面,甘肅省民樂縣建設的現代化苜蓿生產基地屬于其中典型,該基地生產的大量飼草為草畜平衡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力開展人工種草。為更好實現草畜平衡,人工種草也應得到高度關注,新疆兵團昭蘇墾區檢察院開展的相關探索可以稱得上是其中典型。在昭蘇墾區的探索中,新疆兵團昭蘇墾區將人工種草列為了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將人工種草工作列入了各村實際考核目標,同時開展的良種、細管使當地人工種草項目最終取得了不俗成果,當地牧業發展、牧民取值增收、草畜平衡的實現均由此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2.2 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
在草原保護長效機制的建立中,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設也必須得到關注,該機制的建設是為了通過調整環境利益、經濟利益之間的沖突為草原保護工作保駕護航。我國草原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類資源的開發必然會對草原造成破壞,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僅需要補償牧民的損失,更需要補償自身帶來的生態環境損失,由此即可為草原保護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中,我國甘肅省肅北縣屬于其中典型,肅北縣自2011年響應國家肅北縣開展草原禁牧,截止2017年底,國家累計發放草原補獎資金2.91億元,由此實現的760萬草原禁牧、240.47萬hm2草原劃定草畜平衡、4.7萬個羊單位減畜使得當地草原退化趨勢得到了有效緩解。而為了在草原增綠的基礎上實現牧民增收,我國多地采用的“減畜增草,設施養殖”發展思路具備較高借鑒價值,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傾向于將牲畜養在養殖小區,舍飼規模養殖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推進,這一經驗同樣具備較高借鑒價值。
2.3 加強環境治理
加強環境治理同樣能夠為草原保護長效機制建立提供支持,上文提及的全球變暖、鼠害等草原退化誘因也將得到較好抑制。具體來說,各地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大力開展蟲害鼠害雜草的防治,同時加強圍欄建設、強化灌溉與施肥管理、開展對癥下藥治理方式同樣可為環境治理的加強提供支持。例如,生態恢復工作應將重點集中在加強草原生態宣傳方面,由此使牧民認識到草原生態的重要性,增強恢復草原生態的自信心,即可進一步遏制草原退化。
3 結論
草原保護長效機制探究具備較高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高度關注草畜平衡、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環境治理等策略建議,則證明了研究的實踐價值。因此,在草原保護長效機制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能夠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顧麗婷.近十年北方草原退化因素研究綜述[J].新西部,2017 (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