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脫貧攻堅是新時代貴州人肩負的光榮使命。作為這場歷史戰役的參與者、見證者,全省每一條戰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發揮最大的優勢、盡最大的努力投入其中。貴州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和教育戰線大力開展“文軍扶貧”行動,積累了有益經驗,作出了重要貢獻,體現出應有的政治責任、為民擔當。
“文軍”是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生力軍,是脫貧攻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作出批示,對“文軍扶貧”給予充分肯定,對全省深入實施“文軍扶貧”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寄予厚望、提出明確要求。戰鼓擂動,號角催征,貴州脫貧攻堅戰正扎實向縱深推進,“文軍扶貧”要有新貢獻新作為。
在提供強大思想武器上有新作為。全省“文軍”隊伍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深入學習領會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畢節試驗區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全會精神,要開展最強勢的宣傳,以有力有效的宣傳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省委全會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轉化為廣大干部群眾堅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論自覺、科學的思維方法,為發起總攻奪取全勝提供強大思想武器。
在激發高昂的戰斗士氣上有新作為。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指示,凝聚“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堅定意志,煥發“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強大精神,下定總攻的決心、集結總攻的兵力、吹響總攻的號角,確保到2 0 2 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精心講好貴州故事、奮力發出貴州聲音,著力展示干部群眾在脫貧攻堅征程中奮力拼搏、創新創業的感人場景,用典型引領“大多數”,強化群眾自我脫貧意識,引導他們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樹立“勤勞致富光榮、好吃懶做可恥”的意識,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達到講好貴州故事鼓舞士氣、培育新時代精神增強動力、宣傳先進典型點燃激情的效果。
在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上有新作為。抓扶貧就是抓發展,文化發展是向高質量內涵式發展轉型的應有之義。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文化自信是最好的營養劑,文化扶貧扶起的是志氣骨氣,傳承的是家國情懷,守護的是綠水青山,融合的是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呼應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要求。要挖掘和發揮文化在決戰脫貧攻堅中的重要資源動能,更加注重精神與物質雙管齊下,讓經濟落后、缺乏自信的貧困人口,通過文化扶貧實現經濟自立與文化自信,成為脫貧攻堅的動力源泉、強大支撐。
在匯聚廣泛的社會合力上有新作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凝聚各方合力、匯集多方資源、投入真金白銀、落實真抓實干。緊扣“四場硬仗”“五個專項治理”“四個聚焦”“一場產業革命”等關鍵戰役,加快輿論扶貧、免費廣告精準扶貧、文化扶貧、社科扶貧、掛幫扶貧和網絡扶貧等協同聯動,務求實效,不斷凝聚全省廣大干部群眾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強大合力,激活改革創新的社會創造力,營造你追我趕建功立業的濃厚氛圍。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讓我們秉持“脫貧攻堅關鍵在干”的行動哲學,緊握奮斗之槳,高揚奮斗之帆,在“文軍扶貧”大舞臺上盡展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