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王法 袁航
2017年,貴州特色產業工業增加值近140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30%以上。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發展優勢的煙、酒、茶、食品、中藥材、天然飲用水等貴州特色產業,保持了品種豐、品質優、知名度高的發展態勢,逐步成為貴州靚麗的產業名片。
“作為行業龍頭,茅臺既要在全行業帶頭,更要在貴州白酒行業帶好這個頭。”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說,貴州酒企業要增強交流、形成共識、推動發展,共同把貴州白酒做成一張靚麗“名片”。
2017年,茅臺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64億元、利潤總額403億元,茅臺酒股份公司實現營收582.18億元、凈利潤270.79億元。多數子公司質量、效益發展“齊頭并進”,茅臺系列酒銷量和銷售收入“雙指標”成倍增長,初步與茅臺酒形成了“雙輪驅動”。
“我們不僅要做好‘自轉’,使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也要做好‘公轉’,使行業不斷發展壯大。”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說。
在貴州省傳統產業中,白酒一直是重要支柱。2012年以來,貴州白酒產業呈現出“增長穩定、量質齊升、結構趨優、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到2017年,貴州省白酒產量約占全國的3.8%,銷售收入約占全國12%,利潤約占全國35%。
金沙縣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年產基酒達1.9萬噸,老酒儲備達4萬噸,是中國第二大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2017年品牌價值飆升至96.68億元,銷售市場從畢節擴展到貴州全省以及山東、河南、廣西、江蘇等全國市場。
貴州巖博酒業有限公司2018年定下了確保8億元營收,力爭達到10億元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2020年在主板上市!”貴州巖博酒業董事長余留芬說。
2017年,白酒產業對貴州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8.7%,位居十大產業之首。今年一季度,酒類行業增加值增長19.3%,增速同比加快5.4個百分點。
眼下,貞豐縣長田鎮細氽村育苗基地煙苗長勢良好,當地煙農正忙著煙苗整理。
“我家今年種了20畝烤煙,現在村里煙農們都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忙著在田間疏苗,讓苗長得更均勻,產量更高。”細氽村煙農王洪平說,當地煙葉站已將所有技術人員安排到育苗點進行技術指導,為烤煙移栽做好準備。
2018年,貞豐縣計劃烤煙種植任務為2.8萬畝,目前全縣烤煙育苗可種植面積達3.2萬畝,預計產值可達1.3億元。
福泉市陸坪鎮香坪村,圍繞玉米調減、產業調優,重點發展烤煙等產業,完成烤煙種植9517畝;黃平縣推出讓煙農更有獲得感的獎勵機制,確保2018年完成1.77萬畝種植面積和4萬擔煙葉的收購任務;晴隆縣中營鎮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今年將調整種植烤煙1270畝,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強調,要在煙草產業價值提升上下功夫,在穩定煙葉生產規模和質量的基礎上,加大卷煙生產技改力度,擴大高端卷煙比例,做大“貴煙”品牌,提高單箱利稅水平。
貴州是全國優質烤煙主產區之一,每年烤煙產量600萬擔左右,約占全國煙葉生產總量的15%。2017年,貴州煙草制品業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增加值達288.04億元,同比增長2.0%。
貴州是中國產茶大省,茶葉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
“我們一直秉承科技創新理念,以‘引領黔茶革命,邁向國際舞臺’為追求和目標,通過科技手段打造現代化管理標準示范茶園,推動普安紅茶品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普安縣宏鑫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宏非常重視科技對茶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宏鑫茶業先后和貴州省茶科所、云南省茶科所、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浙大茶學院等國內多家科研院所結為聯盟單位,為其茶葉基地建設、產品品質保障、茶樹品種選擇提供技術指導。2013年,宏鑫茶業重金從印度引進紅碎茶生產線,依托該生產線,宏鑫茶業紅碎茶的生產規模和品質大幅提升,已經走向歐洲、北美、南亞等國外市場。
“貴州茶好,數據知曉”。2016年10月,貴州茶產業官方大數據平臺“貴州茶云”正式啟動運行。貴州運用數據庫、生物基因、物聯網、理化分析等技術對茶資源進行數據分析利用,幫助茶產業品種選育、品質把控和品牌傳播。
該平臺由“一庫四平臺”即茶產業大數據庫、基因檢測平臺、生態物聯平臺、品質認知平臺和文化傳播平臺構成,通過大數據、生物基因、物聯網、互聯網傳播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助力貴州茶產業轉型升級,助推黔茶出山。
“利用‘貴州茶云’的品質認知平臺,茶葉生產企業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可以對每個環節進行監控,并根據實時數據進行調整,這和過去只靠經驗相比,茶葉的品質有了更可靠的保障。”都勻毛尖茶協會會長何鈺海說。
目前,茶云匯集了全省137萬茶農,2336家茶企、1424家茶種植合作社的相關數據;面向茶企、合作社,提供生產、加工、銷售環節信息化服務、跨境貿易一站式服務,上下游企業供應鏈服務,實現黔茶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整合;建立起消費者與茶產業區、茶企之間的信用通道,積極推動貴州茶產業駛上數字化的快車道。
作為全國最大的辣椒種植基地及加工制品產地,黔椒產量、銷量居全國前列。貴州越來越多的“山貨”小食品成為大產業,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走進位于貴陽市鴻通城的貴州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黔五福專賣店,不少顧客正在選購貴州特色風味食品。“黔五福老臘肉的味道非常好,準備帶回去給家人朋友嘗嘗。”來自重慶的游客張希告訴記者。
作為貴州省十佳著名商標的黔五福,如今已是廣大消費者信賴和引以為豪的品牌。貴州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源自1959年,2001年5月在原貴州肉聯廠的基礎上改制成立,主要從事肉類及其制品、糧食等農副產品的加工、銷售。
黔五福圍繞現代餐桌食品、時尚休閑零食、地道特色美食三大產品系列,充分利用品牌和技術優勢,整合貴州乃至全國的資源,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和速度,通過收購、兼并、重組和貼牌生產等方式實現月月有新品上市的目標,為創造產品的卓越品質提供需求和供給保障,努力打造成中國休閑食品卓越品牌。
貴州越來越多的“山貨”小食品成為大產業,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早在2015年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期間,成功打造黔菜等11個“黔系列”產業品牌。
作為全國最大的辣椒種植及加工制品產地,黔椒產量、銷量居全國前列。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產品暢銷全球各地,市場供不應求,產品出口已突破80個國家和地區。近五年來,老干媽銷售總收入超過200億元,目前企業辣椒制品的日生產能力已超過300萬瓶,擁有24個系列產品。
興仁縣薏仁米品質穩定、產量保證、市場巨大,遠銷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地區。由于薏仁米市場需求量大,黔西南州的薏仁米種植面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于是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把薏仁米種到了緬甸。
2017年貴州特色食品產業增長13.9%,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日前,貴州省經信委公布了2018年貴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名單,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特色食品行業公司入選,將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促進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2017年底,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被國家工信部、民政部、衛計委三部委聯合授予“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榮譽,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安懷略說,這一榮譽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信邦集團在智慧健康養老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服務創新。
成立于1995年的信邦集團經歷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后,由單純制藥公司成功轉型為集醫藥工業、醫療服務、醫藥流通為一體的醫藥醫療大健康產業集團。構建了涵蓋中藥材種植與加工,中成藥和生物藥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制藥產業鏈,形成覆蓋省內各市州的醫藥流通網絡。
2017年,信邦制藥以51.57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貴州企業100強”第39位、“貴州民營企業100強”第四位,位居全省醫藥業榜首。
通過技術研發和服務創新,貴州景峰注射劑有限公司的“佰塞通”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已經覆蓋全國大中小醫院7000余家,其中三級醫院近1000家,并進入全國29個省的醫保目錄,市場占有率持續增長。
景峰醫藥提出“走與國際接軌的仿制藥產業化道路,穩健發展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戰略。按照“大醫藥+醫療服務”布局,通過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組合和直投控股、投資參股組合,實現“強專科、小綜合”“研、產、銷、服”和“國內、國際合作”一體化。
在貴州,150多家醫藥制造企業正以強大的合力,推動全省醫藥制造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作為全國四大中藥產區之一的貴州,中藥材資源極其豐富,素有“天然藥物寶庫”之稱。從2012年開始,貴州省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0%以上。截至2017年底,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產值450億元以上。
作為貴州老牌飲用水企業,貴州飛龍雨綠色實業有限公司在行業競爭壓力大的情況下,依托貴州水資源稟賦,積極轉型發展,通過基于供應鏈協同的大數據應用分析平臺,實現年銷售額4000余萬元,并形成行業內的兩個新標準:“省內兩小時必達”的服務標準;“桶裝水一桶一碼”水質食品安全追溯標準。
目前,貴州飛龍雨綠色實業有限公司擁有貴陽、畢節、凱里、興義4個包裝飲用水規模化生產基地,包裝飲用水產業銷售服務網絡覆蓋全省9個州市,輻射周邊省區相鄰地區市場。
而在石阡縣花橋鎮高原清泉基地,一個年產30萬噸礦泉水,包括全省水產業發展論壇會址、礦泉水生產廠房、全自動瓶裝水生產線、桶裝水生產線以及集茶、水、景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體驗區正在成型。
這是貴州北極熊實業有限公司為開拓和搶占省外市場的重要布局。北極熊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雷表示,對于貴州飲用水企業而言,在進一步做強品牌、做大省內規模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貴州的資源優勢,把目光聚焦省外更大的市場,真正打響貴州水品牌、做足水文章。
2017年7月,《貴州省促進天然飲用水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出臺,明確將天然飲用水產業培育成貴州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特色鮮明、配套完備、競爭力強的現代天然飲用水產業體系,把貴州打造成全國重要的優質天然礦泉水主產區、天然飲用水產業集聚區。
得益于天然的資源稟賦,貴州目前飲用水年產量637.3萬噸,全國排名第六。根據規劃,到2020年,貴州將實現天然飲用水產量達1300萬噸以上,銷售收入實現200億元以上,培育形成5-6戶十億元級規模的龍頭企業,打造2-3個本土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