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乾英(臺州學院藝術學院)
臺州負山枕海,古屬甌越之地,擁有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臺州先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了彌足珍貴、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骨牌九鑼鼓樂”與“挖花歌”是臺州民間音樂中兩朵璀璨的姐妹花,它倆是伴隨著至今還風靡于全國的“麻將牌”而產生的孿生姐妹。其中“骨牌九鑼鼓樂”為器樂形式,“挖花歌”為聲樂形式。兩者均為民間流傳的一種博戲演變而來,均具有即興的特點。
中國賭博與博戲的歷史淵源流長,考古發現,博具實物多集中在秦漢時期。其玩法經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博戲集博彩與游戲于一身,前人徐珂《清稗類鈔》中對博戲的性質寫道:“思深于圍棋,旨幽于射覆,義取于藏鉤,樂匹于斗草,至恬于梟擲,非按譜深索,則不能悉其委曲?!边@些話雖然有些許夸張,但也說明博戲的游戲性和技巧性,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主要憑智慧和技巧取勝,跟那些單純賭具有根本的不同,而“骨牌九”正是眾多博戲中的一種。
宋宣宗二年,盛行一種名叫骨牌的游戲,骨牌的得名來源于它制作的材料,當時的骨牌大多是由牛骨制成的,所以“骨牌”又叫“牙牌”“牌九”。而“麻將牌”也正是由“牌九”衍生而來。骨牌是由賭具中的骰子慢慢演變而成,其玩法比骰子要復雜許多,共32張牌,上面刻有花紋和字樣。其中有11種牌是成對的,稱文牌或文子;另外10只牌是單個的,稱為武牌或武子。這些骨牌的文字和圖案傳遞多種形式及意義。如文牌中的“天牌”是由兩個6點拼成的,即天牌為12點,天牌12點與紅6點、白6點相加,代表天候的二十四節氣,是文牌中最大的牌;“地牌”由兩個幺點拼成的,地牌兩個幺點與紅二點相加,代表大地東、南、西、北的4個方位;“人牌”由八個點拼成,共兩只牌,則一共是16個點,代表仁、義、忠、信、是、非、羞、惡、禮、廉、恥、智、惻、隱、辭、讓16項為人的道德;除此之外,許多牌的稱呼由于其點數排列形狀而得名,“和牌”又叫“鵝牌”,由紅一點和白三點組成,形狀似鵝。梅花,“梅牌”白十點,形狀似梅花?!鞍宓省彼狞c的形狀像板凳的4條腿等。這些牌屬于排戲本身的專門術語,但大多數具有某種特殊性,有的被賦予某種特殊的修辭色彩,富于形象性,也有很強的藝術性?!肮桥凭盆尮臉贰迸c“挖花歌”正是根據這32張骨牌的名稱、諧音而產生的。
“挖花”是骨牌九這一博戲中衍生出來的,玩唱結合,是臺州民間的一種玩法,一共有4個人參加,挖花也是取32張牌為一副牌戲,牌面的花色基本上與舊時的“牌九”相同,即天牌、地牌、人牌、和牌、一六、板凳、梅花、四六、楚漢、銅錘等,輪流抓牌,根據此牌花紋圖案、點數、造型色彩或此牌一字的諧音,或帶此牌中的某個字即興編造唱詞。輪流接唱時,下句與上句內容有一定的關聯性,一般只有一句或二句唱詞,唱詞五字、七字、八字、九字居多,無固定唱詞,亦無固定曲調。
玩麻將只搓不唱不念,但挖花卻不同,挖花要求4人在玩牌過程中按照“挖花調”邊搓邊高聲吟唱,出牌者用即將打出的牌為題材,即興隨編隨唱,唱詞可以是牌面名稱的諧音或有相同字音在內的歷史故事、民間趣聞、現實生活等等,大多押韻,唱詞朗朗上口。
以臺州玉環、仙居《挖花》為例:
洗牌、抓排時,4人邊抓邊唱:“這副牢”“鬼花好,這副進鈔票”“這副糟,這副人帶挖起來,什么家產都敗完”。開始玩牌,玩者出“天”唱“天”,出“地”唱“地”,以此類推,演唱方式多樣,唱詞不一,以出“天牌”“地牌”時為例:
例1.七字句(天牌):
天牌起個笑連連,拔起紅頭心火開,
調了五頭高高送,二三四點個個陪。
例2.五字句(天牌):
奉天張學良,圍困委員長,
老蔣無法想,出令打東洋。
例3.七字句(天牌):
天天落在嫖院中,嫖完銀子王金龍,
天子門生毛子佩,九月重陽闖御院。
例4.七字句(天牌):
天上金童玉女身,玉帝座前二童人,
經常嬉笑動凡心,罰落紅塵做凡人。
例5.七字句(天牌):
天上下凡白素貞,本是一條白蛇精,
自從修道無害人,后來可以上天庭。
例6.七字句(天牌):
玉皇大帝坐天庭,觀音菩薩送子情,
如來佛祖施善心,老天時時降甘霖。
例7.七字句(天牌):
天牌九九艷陽天,阿妹相貌如天仙,
哥哥愿把董永做,男耕女織美姻緣。
例8.五字句(天牌):
天天挖小花,頭無昏來眼無花。
例9.七字句(地牌):
地牌起個兩頭平,拔起五六實不差。
再調三點高高送,除了豹子撐門面。
例10.七字句(地牌):
地下出了小許仙,幼小養蛇最注意,
每日帶在書包里,同學問伊笑嘻嘻。
例11.八字+七字句(地牌):
一副骨牌六四點紅,十個賭博九個窮,
老丈人賭博實在好,無種田地會到老。
例12.七字句(地牌):
地下浙江臺州人,西門外頭祝家村,
員外自有豪富門,子孫昌祥過光陰。
南戲《張協狀元》中,記載了“臺州歌”的曲調,還有大量的臺州方言俚語。我們從“天牌”“地牌”唱詞中也可以看出,挖花的唱詞大多以歷史題材、現實故事、方言俚語和民間風流韻事為主要內容,有的是整套戲文,無固定唱詞。當然這個與參與者文化素養有關,文化素養高的人吟唱內容多為成語、典故、經典戲曲,語句通順,文化素養低的則喜歡吟唱較為簡單粗俗的順口溜或一些風流韻事方面的唱詞。在活動中,其特點是未出牌先唱曲,所以下一牌家不用看牌,聽其曲就知上一牌家出的是什么牌,唱聲連綿不斷,一曲接一曲,像在“斗唱”,場面非常熱鬧,挖花的可玩性要遠遠高過麻將,它把賭戲與戲曲巧妙的相結合。
挖花屬于民間音樂的一種,除了博戲現場哼唱以外,舊時的許多地方曲藝和地方戲曲也會由于情節、人物、場合的需要,插入一小部分“挖花調”進行演唱。五聲調試一般由宮、商、角、徵、羽組成,沒有清角和變宮兩個偏音,大多為二拍子,節奏較為自由,句法規整,配合唱詞,一般2-4小節為一句。以臺州東塍嶺跟村的挖花歌為例:
“骨牌九鑼鼓樂”是骨牌九這一博戲中衍生出來的民間打擊樂合奏形式,可單獨演奏,也可與舞獅子表演相結合,它與一般的獅子鑼鼓不同,其表演不僅在演奏技法、節奏形態、獅藝嚴格要求以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是在鼓樂與舞獅相互呼應時,鑼鼓樂還應結合骨牌九特定的演奏程式,如三六九、梅花十、銀牌八、板凳三等固定曲牌進行。
骨牌九鑼鼓樂蘊含著豐富的鼓樂文化。筆者多年來走訪了臺州一帶多處鑼鼓樂團隊、鑼鼓樂傳人以及舞獅團隊,將民間藝人的現場視頻、口述資料、譜例進行分析整理,從中了解到骨牌九鑼鼓樂鼓點節奏與其他獅子鑼鼓鼓點節奏的異同。骨牌九鑼鼓樂多由5件及以上樂器組成:堂鼓、小鑼、中鑼、板、鈸,有的還會有中鼓、大鈸、月鑼等樂器。傳承主體為血緣關系,傳承方式主要是口傳心授。民間也有師傅根據自己記憶整理的部分鑼鼓經,現用狀聲字符大致如下:

骨牌九鑼鼓樂有固定的曲牌結構,一般包括頭、身、尾3個部分。頭即開頭部分,不同地區的骨牌開頭不完全相同,在不同的場合,還可以用擴充、壓縮的方法來改變開頭程式的長短。身由許多曲牌連接而成,是骨牌鑼鼓里最為重要的部分,演奏時,也可以根據不同場景進行反復或變化反復。如臺州白水洋鎮上游村的《黃沙骨牌九鑼鼓》的頭、身、尾結構程式:
頭:2/4
角冬 丈/臺 丈/丈丈 丈/角冬 丈丈/角
冬 丈/丈冬 丈丈 /角冬 丈/
身:2/4
《元寶五》→:丈丈 冬丈/冬丈 丈/
《板凳四》→:丈冬冬 丈冬冬/丈冬冬
丈冬冬/
《元寶五》→:丈丈 冬丈/冬丈 丈/
《三五八》→:丈 丈冬/冬丈 冬丈/丈
角冬冬/
身:2/4
丈丈/丈丈 冬丈/丈丈 角冬/丈 0/
臺州骨牌九鑼鼓樂的固定程式稱謂主要有這幾種:二四六、板凳四、元寶五、二五七、天紅九等,由于場景的需要,各地域曲牌套路與連接程式均有自己的特色,但相同地區固定曲牌的程式相同,如在古城骨牌鑼鼓中,就出現了多種連接方法,可以由板凳四、三丁、元寶五直接進入各種牌點,并加慢二五七和快二五七反復使用,也可以從二五七、三丁等穿插進行。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快板凳四接打十三記等多種奏法。
眾所周知,本土民間音樂是地域文化的靈魂,“挖花歌”與“牌九鑼鼓樂”也是當地人民生活、勞動、娛樂的生動寫照。筆者在與多位民間藝人的交談中深切體會到了“挖花歌”與“骨牌九鑼鼓樂”場面的歡快性、熱鬧性、愉悅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獨具一格的曲式結構與組曲方法,看到了骨牌九鑼鼓樂沿襲了獅子鑼鼓這一傳統表演的藝術,我們還可以看到挖花歌流傳很多個春秋的民間民俗活動,所以這“挖花歌”與“骨牌九鑼鼓樂”的可玩性要遠遠高過麻將,它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巧妙地將賭戲與戲曲結合在一起,托著勞動人民的情感追求,也體現著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實踐中的勞動創造。
但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文化記憶與民族傳統正越來越快地離我們而去,“挖花歌”與“骨牌九鑼鼓樂”也不例外。一個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全民禁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后繼乏人。一般人對曲文解不通,字音也唱不準,那怎么還會唱“挖花調”?怎么還會奏“骨牌九鑼鼓樂”?筆者在今年的走訪中,發現少數會唱“挖花歌”、會玩“骨牌九鑼鼓樂”的都已八九十高齡,唱詞大多忘記,唱起來也斷斷續續,這一民俗事項瀕臨消失、瀕臨失傳,我們可以采取舊瓶子裝新酒的辦法來加以傳承,開拓“骨牌九鑼鼓樂”新玩法,唱新時代新內容的“挖花歌”,這將會成為一種不錯的新型娛樂形式,保存這獨樹一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