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喆
日前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由于對民辦幼兒園和學前教育發展給出新規,令一些上市的學前教育機構股票發生大幅波動,引起外界關注。
幼兒園近年來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一方面,誰不曾是幼兒?幼兒不能為自己代言,他們所受遭遇需要成人的最大能力保護;另一方面,誰家沒有或不會有幼兒?幼兒能否健康成長,關系著所有家庭的幸福。過去一段時間里,某些民辦幼兒園曾因為虐童事件處在風口浪尖上。而且,此類現象在國內各地時有發生。借著此次《意見》的發布,我們應該梳理并找出過去在學前教育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第一,民辦幼兒園資質的審批制度似乎容易形成事實上的行政壟斷?!兑庖姟诽岢雒褶k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應該說,其政策針對性是非常強的。能夠拿到“資質”的幼兒園便可以拼命擴張,轉而用這種無度擴張來上市圈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幼兒園的上市確實有一定問題,因為其運營基礎是壟斷利潤,而壟斷不但給其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利潤,還使其現代化治理的意愿大大降低,產生各種管理不力。從這個角度上說,阻止民辦幼兒園僅僅追求利潤而忽視管理當然是對的,但是癥結并不全是資本。
第二,必須解決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不足。幼兒園在中國變成稀缺資源也就是近十年的事,由于過去大量街道、行業、單位內部幼兒園被關停并轉,再加上近些年城市人口增多,導致學前幼兒出現入園難。曾有相關部門解釋稱,這是因為幼兒園不屬于義務制教育,因此相關部門沒有義務、責任建立更多的公辦幼兒園。我們看到這次《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公辦園。上述目標如果能落到實處,應該會大大改善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第三,提高對學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機構,是需要有較高門檻和資質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但是,從攜程親子園等案例上看,不僅審批的透明度、公開性、標準化程序存在缺失,不少民辦幼兒園的管理水平也堪憂。甚至,目前社會上仍有大量的無資質民辦幼兒園。因此,即便未來建立更多的普惠性幼兒園,有關部門在把好“審批關”的同時還要肩負長期監管的責任,若發生事故則應嚴肅處理甚至取消資質。
綜合來看,民辦幼兒園所牽涉的種種問題,其核心是明知供給跟不上需求,卻不去改善供給,只重“跑馬圈地”。筆者認為,要解決民辦幼兒園的“見利忘義”,不是要切斷其盈利,而是要提供更加充分的公共服務,進行更加嚴格的公共管理。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要義?!?/p>
(作者是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環球時報201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