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發

時薪小程序創始人楊光
微信等通信工具的普及正在為就業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在工作方式越來越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情況下,時薪小程序試圖從共享人才的角度切入,用分時租賃的方式進入人才雇傭市場。
這款小程序的創始人楊光是做電商出身的,在過去求職與創業的經歷中他發現,微信等底層通訊的完善使遠程工作成為可能,員工并不一定要坐班來完成工作;而對于很多公司,并不需要對所有崗位的人才進行八小時的雇傭。
他由此創立了時薪小程序,業務在兩個方面展開:BAT等大企業與小微企業的人才交互,非一線城市公司與一線城市企業的人才交互。
實現交互的手段就是分時雇傭,一線城市大企業的人才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和其他公司達成雇傭關系,在線為其他公司服務,這種雇傭方式呈現出包月的形式。
簡單來說,這款小程序的邏輯就是,把在職人才的閑置時間賣給有需求的企業。
楊光希望未來的工作模式會是:一部分人放棄全職工作,專門在自己的平臺接單,在不同時段為不同公司工作。
楊光認為時薪的雇傭模式以人和時間為維度,和全職雇傭十分相似:“我們以人為基礎,完全面向企業端。全職雇傭的模式,只要把工作時間縮短到八小時以下,員工不用坐班,就和我們平臺的模式很相似了。”
以人的時間為計量單位的雇傭方式,是時薪和類似產品最大的不同。比如業內頭部的“豬八戒”平臺,主要采用項目制,雇傭雙方按項目而不是時間來結算。楊光認為項目制會形成篩選機制:“最后會變成是很多小型公司在做,因為個人的接單能力不如公司。”
按時間雇傭則是連接人和公司,而不是項目和小型公司。而且這種方式往往會產生連續性雇傭,目前企業在時薪小程序的復購率達到了100%,第一個月下單的八家公司都對員工進行了繼續雇傭。
“因為接項目的話,接單者往往和公司溝通很少,但分時雇傭,被雇傭者是公司的在線員工,每天都會和公司溝通,這種方式對公司和個人來說,穩定性和持續性都會提高。”
目前時薪的業務,公司端小企業需求比較強,往往是三十人以內,時薪的業務團隊能直接觸達到老板。在人才端,需求量最大的品類是新媒體宣傳,而技術和設計的交易最近也有增加。
時薪平臺的雇傭方式雖然類似全職;但不會改變原有的勞動關系,企業和個人通過平臺達成的合作關系,不屬于勞動關系的合同范疇。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雙方的信用是一個問題。
楊光目前的對策是,平臺會對人才的認證進行人工把關:“我們的認證會比主流的求職平臺更嚴格,會人工聯系到個人,并對薪資要求進行一定的審查。”
時薪在建立內部信用平臺體系,這有點類似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信用評分較低的人才將會難以接單。
時薪小程序在今年7月份上線,已經歷了三個月的試運營期。
在試運營期間,平臺重點放在拓展企業端與人才端的資源上。在企業端,初期楊光希望和中大型企業合作;但他在接觸中發現,這類企業的人才招聘大多由HR把關,接納這種新模式的動力不足。
隨后楊光將目光轉向小微型企業,時薪的團隊和企業領導直接對接,這類企業對于類似人才的需求也更充足。
在人才端,據楊光提供的數據,已經有300多位人才入駐時薪小程序,其中來自BAT等知名企業的人才占到了一半左右。
在試運營期的第二個月,平臺完成了30多單交易,楊光的目標是用6到10個月的時間讓業務達到每月100單。
在盈利模式上,企業在和人才談妥后,會先付款到平臺,工作結束放款給人才,由平臺收取收9%的扣點。
在這一過程中,會有40天的提賬期,如果平臺足夠大,現金流會比較可觀。融資方面,楊光預計今年年前平臺會完成天使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