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諶晗
身上的工作服洗得發白,黝黑的臉龐上滲出點點汗珠,一支手電照向光線昏暗的設備零部件,時而湊近聽聲響、時而拿起螺絲刀扭緊螺紋……這是記者在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煉鋼廠連鑄車間第一次看到王萬斌時的情景。
從1991年至今,王萬斌已經在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煉鋼廠工作27載。27年來,他領銜參與的項目共計40余個,項目成果屢屢在公司、六盤水市以及貴州省獲獎。他也成了工友們眼中的“金點子王”。
與連鑄車間其他設備維護專家不同的是,王萬斌此前從未系統學習過設備維護,2014年才從操作崗位轉崗到設備維護崗位,并擔任準備工段首任工段長。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眼勤、手勤、腿勤,要把根扎在車間現場。”王萬斌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擰螺絲、換輥道,能上手自己來,上不了就跟著學,抽空就圍著設備轉。
王萬斌深知想學真功夫就得真扎實干,也需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向書本學、向老師傅學、在實踐中學。短短幾年時間,王萬斌不僅成了輥道、拉矯機、振動臺等各型復雜設備的檢修專家,還牽頭組建了工作室,探索出了不少設備維保的“門道”。
2015年3月,“王萬斌工作室”正式成立,在王萬斌的帶領下,班組“比學趕超”蔚然成風,崗位“操檢合一”,跨崗、跨界作業逐漸成為共識;工作室成員增加到18人,承擔了連鑄車間50%以上的維檢任務。
如今,每天早晨7點,在連鑄生產現場,人們都能夠看到王萬斌帶領班組成員細致檢修的身影。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諍諍誓言。
2016年,王萬斌創新性地提出以“化整為零”的方法,帶領班組職工在連鑄機不停產的條件下,利用多次定修機會,對1號和3號連鑄機進行160方坯斷面的改造,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水鋼公司重點技改工程設備的安裝,一次性熱負荷試車取得成功。
“以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進行攻關,采用‘小改小革、小發明、小創作’方式對限制環節進行突破和鞏固。”在工作室,工作職責清晰而明確,在車間里,王萬斌的工作細致而深入。
優化液壓站內通風系統、優化鑄坯導向板、拉矯機隔熱封堵、大包液壓站開閉器改造……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王萬斌及其所在的工作室申報首鋼水鋼“金點子”23項,開展修舊利廢活動直接創效613.2萬元。
在今年2月的一次檢修中,設備水管閥門爆了,在-4℃的低溫下,王萬斌頂著冰冷刺骨的水花更換了閥門。同事把當時的情景發到單位微信群里后,全廠職工紛紛點贊:“斌哥,好樣的!”
把根扎在生產線,讓夢圓于鋼企。27年如一日,王萬斌收獲了口碑,也收獲了榮譽: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六盤水市“涼都工匠”、首鋼水鋼優秀共產黨員……
“很多人覺得這個崗位苦,但我不覺得,哪怕能幫單位解決一個小問題,我都覺得很有成就感。”憑借一股鉆研勁兒,王萬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到了不平凡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