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 通
52歲的郭文凱是西安市閻良區關山鎮界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多年來,他帶著村“兩委”班子朝著“讓鄉親們富起來”“像城里人一樣生活”“讓老人安享晚年”的目標奮力前行,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為民初心。
“幾十畝地算啥園區,要做就做大。”村民郭英武的甜瓜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和早寒甜瓜。目前已發展社員150戶,核心示范區面積約300畝,總面積達1500余畝,輻射到關山北片5個村,戶均增收1.5萬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和引領作用,被評為西安市優秀合作社。由于技術、政策等原因,合作社剛開始的兩年發展特別慢,2011年底時才有50多畝。2012年郭文凱當選村主任后,找到郭英武,鼓勵他將合作社做大做強,幫助尋找資金和流轉土地。村組干部幫忙說服群眾流轉土地,他自己私人擔保無息貸款60余萬元,郭英武自己籌措了50余萬元,作為起步壯大資金,當年新建溫室大棚9棟,并開始種植反季節蔬菜和春旱甜瓜。合作社現已成為區級示范園區,正在積極申報市級示范園區。
界坊村的另一個企業就是坤龍機械廠。機械廠負責人郭瑞龍最初經營家電銷售,在郭文凱到他店里買空調時說,“空調有,就是架子(空調室外掛件)沒回來,現在架子的需求量特別大,要是弄個做架子的機械廠,肯定賺錢,可這地方往哪放呢?”聽他一說,郭文凱立馬就想到了村委會旁邊4畝多的空地。兩人一拍即合,說干就干。2013年年初機械廠落戶界坊村,目前年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吸納當地就業人口30多人。
“只有多多發展一些產業,鄉親們才能致富。”除了英武合作社和機械廠,界坊村還有兩個奶牛場,奶牛存欄率分別達到100多頭。全村種植甜瓜1500多畝,蔬菜400多畝,核桃園110多畝。看著村民們有事做、有錢賺,郭文凱的心里就踏實。
2015年底,支部換屆結束,鎮上號召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但當時沒有什么相應的政策。村容村貌很差,郭文凱找到鎮上說了情況,鎮領導鼓勵他說:“你先弄,害怕啥?”有了這句話,郭文凱心里就有了底。
說干就干。從2015年11月開始,他組織村民把所有街道里幾十年的垃圾用推土機推了,加寬了出村路,在街道兩側栽種了香槐、榆葉梅、碧桃、櫻花等樹,下面種植了格桑花。積極向上級申請“清潔美麗宜居村莊”項目,全部完成道路硬化和排水設施建設,安裝路燈100多盞,全部實現亮化。綠化村莊道路10500米,噴涂墻體800多平方米,墻體立面提升6000平方米,建設文化廣場2個,改廁410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累計爭取上級各類獎補資金270多萬元。
為了建設“美麗界坊”,郭文凱押上了自己的工程款和家里的資產,就目前為止已為界坊村墊資好幾百萬元。“多給村里人干點實在活,自己以后回家也住的整齊干凈點,生活的舒服點!”他說。
14歲的時候,郭文凱的母親就去世了,家里兄弟姐妹四個,都由爺爺奶奶照看,兩位老人80多歲的時候,都因高血壓相繼離世。“當時家里條件差得很,爺爺高血壓10天就走了,奶奶有病,都沒咋在醫院待,人稍微好一點就回家里養著了。”郭文凱說。
也許是苦怕了、也許是對爺爺、奶奶的虧欠,郭文凱在村里組建了尊老愛老理事會,重點關注留守老人的生活。界坊村歷來民風淳樸,曾有郭自興,郭宇晴,郭則沉,郭鏡如,郭炳生,郭儀等革命人士,如今他們的后人也人才濟濟,事業成功的也大有人在。為了回報家鄉,每年村里的能人都會捐款捐物,由理事會組織慰問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同時村里給老人建立了活動場所,平日里老人可以到那里下下棋、喝喝茶、活動活動筋骨。逢年過節,村里也會經常舉辦鑼鼓賽、拔河比賽、跳秧歌、籃球賽、廣場舞大賽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每次看到村里的老人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時,郭文凱都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