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西部大開發》編輯部 責任編輯 / 張義學
2013年9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首次提出共同構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倡議。同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中又倡議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描繪合作共贏美好藍圖。隨后,這兩次倡議確定為“一帶一路”倡議,并得到國際上眾多國家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給我國西部的12省(自治區、直轄市)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呢?又如何推動西部省份進一步對外開放呢?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的布局是先沿海后內地,先東部,后中部、西部,就連西部省區沿邊疆口岸,也比內陸腹地開放先行一步。本世紀以來的西部大開發,雖然極大地改善了西部的基礎設施,加快了西部地區的發展速度,但目前我國東西部的經濟差距還比較大,西部內陸腹地的開放還需要不斷加速。
“一帶一路”倡議,給予了西部快速融入國際社會的良好機遇。五年來,西北五省區,加快了向西開放的步伐;西南四省區,也打通了向南出海的通道;而不靠海、不沿邊的四川、重慶,也分別提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和“向東、向南、向西構建三條骨干國際貿易大通道”。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陸并進,互聯互通,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連在一起,繪成西部開放新景象。烏魯木齊、蘭州、西安、重慶、成都、南寧等內陸腹地城市也逐漸發展成為國際樞紐城市,成為西部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本欄目以陜西、四川、重慶等內陸省市為重點,同時梳理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和廣西、云南、貴州、西藏等省區發展趨勢和開放特點,集中報道西部地區近五年來對外開放的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