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以建設“國際運輸走廊”和“國際航空樞紐”為目標,加快發展綜合交通、樞紐交通;持續推進“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物流、商流、信息流均呈現較好的發展水平,人才流動的吸引作用在不斷加強。但同時,“三個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如活躍指數與活躍量尚未完全提升;自貿試驗區的整體發展低于全國11個自貿區平均水平;科技型、金融型、跨境物流等服務貿易領域的指標較低等。建議陜西省采用“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積極調整策略,擴大視野范圍,通過東聯西拓,將陜西建設成為東西方雙邊交流的新高地。
陜西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中心節點,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已經連接沿途25個國家的29個城市。建議統籌制定與“三個經濟”匹配對應的系統性政策,研究出臺引導各地市有序發展“三個經濟”的指導性政策,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合力,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推動“三個經濟”加快發展。
當前,陜西在區位、科教、文化、資源、產業等方面獲得了國家多項政策支持,如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軍民融合試點等政策支持。在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的同時,應搶抓政策疊加機遇,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傾力打造優質“軟環境”,為發展提供“硬支撐”。
“陜滬粵瓊”計劃是指發揮自貿區政策創新高地作用,向東聯動上海自貿區、廣東大粵灣自貿區、海南自貿港等,積極學習融合先進發展理念、復制成功政策、完善經濟結構、提升經貿總量。陜西承擔向西拓展的絲路使命,但目前向西拓展的自身貢獻度較小、參與度較低,主要以過境服務貿易為主。在向東聯動的“陜滬粵瓊”計劃支持下,可充分發揮現有政策資源基礎,進一步強化樞紐實力、門戶影響、流動活躍,有利于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五大中心,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