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乃玉
1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之稱。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我們在批判和丟棄一些陋習的同時,也丟掉了一些傳統的美德。對于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孩子來說,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和溺愛,以自我為中心而引發的不良習氣也在滋長,例如:不懂得尊重父母、長輩,缺乏謙讓和合作精神,不講禮貌,公共場所不守秩序等。
經典的傳統文化是人類經過幾千年的總結,蘊含著燦爛文明的精髓。抓住幼兒記憶發展的黃金時期,讓他們背誦一些經典名篇,會對他們一生的發展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同時,誦讀經典也適合兒童智力結構發展的特點,這一點也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科學研究中得了驗證,誦讀經典還可以使孩子變得心胸更博大,更樂觀堅定。
我在工作中發現,通過兒童經典誦讀這一活動,除了培養幼兒多方面能力以外,還能有效的促進幼兒潛能的開發。
2
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在家教的詩,孩子記得不是很深刻,在幼兒園學的孩子就很感興趣。這是因為在幼兒園,孩子們有一個共同學習的氛圍。在幼兒園里大家一起誦讀,和著三字一句的韻律,孩子感覺像唱歌一樣喜愛。所以,父母及老師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誦讀環境,讓他們自然融入情境。從而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禮儀。
講故事是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因為它更具體,更有趣。我們通過給孩子們講述經典故事,讓枯燥的文字與經典有趣的故事情節相結合,使孩子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字經》是一部融合了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典籍,其中孟母三遷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了書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典故,知道了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身為子女,要理解父母的這種嚴格要求,是為了培養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
還有“程門立雪”“黃香溫席”等故事,都是引導孩子們做人行事的生動范例,這些故事不但能啟發幼兒的智慧,形成良好的品格,而且能提升自身的涵養,為以后走上社會、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在引導孩子學習經典文學的過程中,要告訴孩子:學到就要做到,要在平日生活點滴中去完善自我。我們通過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不光了解故事的內容和含義,還要在行為上和書中的人物行為相對應:要尊敬友愛兄長,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過多計較個人得失。
古代經典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孩子們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大量的精神營養,必將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