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如果說過去4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主要是為了我們國家自己的經濟發展,解決自己家里的問題;那么未來的40年,我們將繼續改革開放,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加是因為對世界的擔當。
柳傳志(聯想控股董事長):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真正讓民營企業有了眼光、有了實力,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所以在核心技術的投入上以前是不夠的。我們以后路還要繼續走,希望政府繼續領導我們改革開放,繼續堅持依法治國,讓企業家真正充分發揮他的才能,這是我覺得最為重要的內容。
許家印(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塊錢的助學金,我也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恒大也沒有今天。我們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不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全社會的支持與幫助。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下,弘揚企業家精神,專心專注、一心一意做好企業,多交稅,多解決就業,多為社會創造財富。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國家改革開放40年了,我見證了我們一代民營企業的成長、進步和發展,也見證了我們一代農民收入的提升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作為現代農業積極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我們將會跟農民朋友一道,跟涉農企業一道,跟我們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一道,為中國現代農業的振興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近東(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民營企業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以及受益者,最先享受和把握住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機遇,反哺社會是民營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一家中國優秀品牌所具備的企業責任感和擔當。
馬化騰(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偉大成就。回看歷史,從來沒有過哪一個國家在短短的40年時間里能夠解決7億人的脫貧問題。在改革的窗口城市深圳,我工作生活了30多年,是親歷者更是受益者。未來,我希望用科技創新推動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帶一路”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改革開放40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是生產力的極大增長。但本質是什么?其實是對人的積極性的解放。積極性來自哪里?從制度看,一個是要滿足參與約束,一個是要滿足激勵相容。改革開放前很多人沒有機會,改革開放后都有機會了。
孫陶然(拉卡拉集團董事長):
創業本身就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旅行,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激蕩的4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這些創業者需要有不斷進取和變革的強大內心,才能在大浪淘沙的環境當中站穩腳跟。
南存輝(正泰集團董事長):
民營企業在經濟頂層設計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我們真的非常幸運可以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作為非公經濟人士的一分子,作為新時代的企業家,我們將引領企業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型國家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等諸多機遇,堅持依靠創新驅動,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品牌優勢,加快轉型升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推動經濟發展中作出積極貢獻,在履行社會責任中發揮更大作為。
車建新(紅星美凱龍集團董事長):
我們能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刻上市,很幸運也很光榮。所有成績離不開時代的賜予。這是一個你不可辜負的好時代,我只是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成了創業代,可以施展拳腳,每一步的發展都和時代息息相關。
陳東升(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中配置社會生產要素的最核心力量,實現對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和最優配置,使之產生更高的效率和價值。當中國經濟進入以效率驅動、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階段時,真正的市場化企業、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會適應這個時機,也就是真正的企業家的時代到來了。
尹智君(大碗茶公司老舍茶館董事長):
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打破了束縛人們的桎梏,開拓了中國人民的視野,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大發展。大碗茶老舍茶館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對老舍茶館來說,發展的路徑有很多,但如果丟失了老北京文化這個根基,丟失了傳統的底線,就不是我們了。我們背負的不僅僅是改革開放這40年的價值,還有中華5000年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