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郭蓓蓓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秉h的十九大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勁號角。十九大報告中提及“創新”一詞超過50次,17次提到“科技”,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從產品品類的更新迭代,到經濟結構的轉型優化;從產業模式的置換再造,到管理方式的蛻變轉身;從商業形態的進化升級,到文化理念的躍進升華;從微觀層面的制度重塑,到宏觀視域的強國富民……攜帶著巨大創新能量的科學技術已經并將進一步向人類經濟與社會肌體進行更為寬泛與更加深入的滲透,其最終牽引出的是排浪式創新熱流、普惠式智慧成果以及持久性改良動能。
科學技術被稱為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桿,而科技創新則是影響與決定著一國的經濟與綜合實力的核心支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p>
早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期間,即對山東創新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
山東產業體系完備,基礎扎實,企業求新求變愿望迫切,近年來政府和企業都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目前全省已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36家和17家,均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全省建有國家高新區12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61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1家、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14家、國家農業科技園19家,為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塑造新的產業優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7年末,山東收獲捷報——濟青煙獲批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這意味著,山東能夠在重點領域探索政策創新,支持產業發展,這為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了重要機遇。
此外,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山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也將成為解決難題的政策保障。
利好的政策、加速運轉和擴建的孵化平臺、頻繁舉辦的技術轉移轉化大會、更大力度的“引智”措施,以及對產學研緊密合作的高度重視,這一切,都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加速器”,助其在齊魯大地落地開花,也將成為創新山東的新動力,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