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 洹

面包店的制作間里,除了鬧鐘和勞作的聲音外,大部分都是安靜的,面包師都是用手語交流
吳正榮,這個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48歲德國人,一周有六天時間,早上6點40分準時來到自己的面包店開工,然后花費一個上午時間與制作間里的8位聾啞人一起,制作數百種不同類型的面包糕點。
這家位于長沙開福區湘春巷里的面包店,雖然不臨街,巷子人流量也不大,可生意不算差。一個面包賣6塊錢左右,常常有新老顧客過來選購這些“德味”面包。“吃過這么多面包,就這家的味道最好。”住在湘江西岸的陳先生一個月會來這里采購幾次面包。
來自德國斯圖加特的吳正榮學的是化學專業,從德國某制藥廠辭職后,2002年作為“環球救助協會”代表和妻子一起來到長沙,成為幫扶聾啞人的義工。最初,他們在湖南省殘聯的康復中心幫助聾兒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每天敲鑼打鼓,用聲音刺激聾兒的聽覺神經,手把手教孩子們看圖說話。長沙、株洲、湘潭、吉首、郴州等多個城市的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和康復中心都留下了這對異國夫妻的足跡。十多年里,吳正榮夫婦累計幫助了將近五百名聽力障礙兒童。
六年多前,吳正榮決定開一家面包店,來幫助聾啞人學習就業技能。得知他的想法后,一位德國的專業面包糕點師傅專門從德國過來,幫助吳正榮教聾啞人做面包糕點。德國師傅走后,吳就是面包店里的技術指導,現在店里的6個面包師都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另外兩個學徒也是跟著他學習幾個月了。
面包店剛開始都是虧本經營,后來大家得知他的事跡后,生意開始慢慢好起來。2018年面包店重新裝修一番,支出14萬元都是這幾年面包店經營所得。一個聾啞師傅的月工資大概四千多元,店里現有6名師傅,還有另外3名工作人員,加上鋪租水電支出,面包店每個月的盈利不多。

面包店員工的合影。墻壁上的照片是德國老板吳正榮這些年參與長沙聾啞人公益活動的照片

現在,聾啞面包師做的面包糕點,都是吳正榮親自教出來的
2018年8月18日下午,家在長沙縣的王先生帶著妻子賀娟來到面包店。賀娟之前是護士,由于聽覺神經受損,現在已經聽不見聲音。在市殘聯得知長沙有這么一家面包店,她直奔而來,希望學習制作面包糕點。由于制作間空間不大,最多能容納兩名學徒,吳正榮只能讓賀娟等有空缺的消息再過來。
“面包店面積不夠大,實在沒辦法招聘太多的人了。”吳正榮略有點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