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群

五臟的調理
補益心氣,面色紅潤。心,其華在面,其充在血,開竅于舌。心在人體主宰血液運行,濡養頭面及肌膚,使面部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面部的色澤榮枯是心氣心血盛衰的反映。《黃帝內經》言:“心主血脈,其華在面。”若心之氣血充盈,則面部紅潤光澤;若心之氣血虧損,則面部蒼白晦暗。
穴位:神門穴。神門穴屬于手少陰心經腧穴,五行屬土。因手少陰心經五行屬火,故為心經子穴,或稱心經原穴。心經實證,可在此穴瀉之。神門穴位于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也就是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
點按方法: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此手法最適合在晚間睡前操作。可達到補血養心、潤養肌膚的作用。
滋陰潤肺,防止皮膚過敏。肺,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開竅于鼻。“肺主皮毛”,肺通過皮膚的毛孔進行宣發功能,保持皮膚的滋潤,通過排汗來排出毒素。所以,皮膚干燥、脫皮和肺功能失調有一定關系。“肺主衛外”,肺對外有防護功能,外邪侵襲首先侵襲的是肺部。肺功能失調,機體不適應外界變化,會出現皮膚過敏的表現。若肺氣虛弱,則皮毛肌膚失養,肌膚不溫,易生凍瘡,出汗異常,皮膚抵御能力差,反復感染。
穴位:太淵穴。太淵穴屬于手太陰肺經腧穴。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司呼吸,氣為血帥,本穴開于寅,得氣最先,故在人體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太淵穴位于人體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點按方法:用大拇指按壓太淵穴片刻,然后松開,反復5~10次,有利于促進肺部健康,還可以改善皮膚干燥,讓毛孔更加細致。
舒肝理氣,潤膚去斑。肝主藏血、主疏泄,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于目。肝臟可以調暢全身氣機并調節人體血量,使面部血液充足而紅潤光澤。若肝失調達、失去藏血功能,則面部皮膚暗黃無光澤。當肝臟疏泄情志功能失常時,就會引起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使氣血運行不暢而瘀結于面部,出現黃褐斑。所以保持心情輕松、舒暢愉悅很重要。
穴位:太沖穴。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也就是說,肝臟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沖穴找到形質。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取太沖穴時,可采用坐位或仰臥位的姿勢,用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推,推到兩個骨頭連接的盡頭就是太沖穴。
點按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壓或棉簽圓頭點按該穴5~8分鐘,按壓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脹痛感為佳。可以疏肝解郁,調暢情志。
健運脾臟,恢復肌膚彈性。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華在唇,其充在肌,開竅于口。脾胃的功能正常,氣血生化功能旺盛,皮膚肌肉有充分的營養而強健豐潤,膚色健康紅潤,肌肉富有彈性,從而延緩肌膚的衰老。若脾胃功能失調,氣血津液不足,則面部黯淡瘦削,肌膚粗糙而缺乏光澤。
穴位:血海穴。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屈膝時血海穴位于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另外還有一個簡單的取穴方法,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2~5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血海穴。
點按方法:最好每天9~11點,在脾經經氣最旺盛時,按揉血海穴,每側按揉3分鐘,以酸脹為度。可使脾胃健運,皮膚更加細膩而充盈。
補腎壯陽,去皺抗衰老。腎主藏精,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于耳。腎的精血充盈則全身氣血旺盛,腎臟可以調節體內水分循環并將多余的水分及時排出體外,腎氣虛損,則體內水分不能及時排出,易造成腰以下部位虛胖水腫,面部晦暗、發質干枯、齒搖發落,皺紋、黯沉都表現在面部,使容顏受損。
穴位:太溪穴。本穴為腎經原穴。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點按方法:在腎經的流注時間,即17~19點時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時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脹的感覺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覺。可使皮膚變得豐潤而有彈性,還能達到除皺、抗衰老的作用。
五臟強壯不僅使人長壽,而且使人體容貌健美:反之五臟不足則使人易疾短壽,而且使人形體、容貌失去美感,從心、肺、肝、脾、腎五臟穴位入手,自我按摩,使精氣暢通,從而達到養顏潤膚的作用。而且其方法簡便易行,安全可靠。
最后提醒廣大愛美的女性朋友,如果要進行中醫美容、保健,一定要去有正規資質的醫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