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薇
近日,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在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13名被告人受審。
據悉,該案涉案人員以“投資煤礦經營”等名目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高達1.956億元,涉案公司承諾最高年利息高達36%,導致3132人深陷其中!
據了解,這家公司打著“創業投資”名義,面向中老年人舉辦“理財講座”,最后也是被一名參加講座的老人舉報。
2012年6月13日,王老先生的手機上收到了一則投資理財類的廣告信息,正想投資的他就跟對方聯系。在高新區一大樓內,王老先生找到了名為“西安久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辦公地,在一大間房子里,十幾名老人在認真地聽投資理財課。在這間大房間的墻壁上,零散地掛著十幾個宣傳牌,上面是《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看完這些內容后,熟悉財經政策的王老先生發現,按照當時《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西安久安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應屬于有限責任公司形式設立的創業投資企業,投資者人數不得超過50人,而單個投資者對創業投資企業的投資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同時,創業投資企業的資金只能出自這些投資人,不能向社會募集、吸收資金。那么現在讓他們這些老人投資明顯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相違背。有些疑惑的王先生遂懷疑對方非法吸收社會存款,就立即向西安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
檢察機關認為,西安久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陜西長治能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協和醫學培訓學院、久安老年公寓,以“投資煤礦經營”等名目,以大比例返現和高額利息為誘餌,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擾亂金融秩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因案情重大、復雜,被告人人數眾多,2018年6月12日的庭審結束后,審判長宣布休庭,預計庭審持續兩天時間,案件將擇期宣判。
近年來非法集資案層出不窮,在e租寶集資詐騙案、錢寶網集資騙局、善林金融的非法吸存等案件中,一些投資者損失慘重。非法集資常見手段包括但不局限于承諾高額回報、編造虛假項目、以虛假宣傳造勢、利用親情誘騙等,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