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敏,董少紅,李慧敏,陳婷婷,劉華東,熊 瑋
(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深圳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廣東 深圳 518020)
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與多種疾病包括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微小RNA(microRNA,miR)是體內廣泛分布的重要基因調節子,表達水平受SNP調控,在許多生理和病理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近年來研究發現,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中miR-146a的水平顯著升高[3],可以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和遷移[4]。動物研究表明,miR-146a參與ApoE-/-小鼠主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5],與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的穩定性有關[6],這些研究均提示miR-146a可能與冠心病的發生及進展相關聯。在本研究中,對ACS患者和冠狀動脈正常人群之間miR-146a rs2910164多態性分布的比較,探討miR-146a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3月~2017年12月之間因胸悶、胸痛在我院心內科住院的患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根據患者的癥狀、心電圖、血清超敏肌鈣蛋白和冠脈造影結果,最終診斷為ACS,共入選ACS患者100例,以同期入院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正常的患者作為對照(n=100)。排除心臟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腦卒中、繼發性高血壓、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嚴重肝腎疾病、甲狀腺疾病、腫瘤、膿毒血癥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項目檢測:所有患者常規檢查血壓,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作為該患者的血壓。測量身高(m)、體重(kg),計算體重質量指數(BMI)。所有受試者空腹8 h以上,于清晨取臥位采集肘靜脈血4 ml,常規測定肝腎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等。
1.2.2基因多態性分析:抽取受檢者肘靜脈血3 ml,EDTA抗凝,快速裂解法提取基因組DNA。在PCR儀中進行擴增,反應體系20 μl,包含1×GC buffer 2 μl,2.5 mmol/L Mg2+2 μl,0.2 mmol /L dNTP 2 μl,0.2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1 μl,TaqDNA聚合酶1U,模板DNA 1 μl,反應條件為:95℃ 2 min,94℃ 20s,65℃ 40 s,72℃ 1 min,循環11次;94℃ 20 s,59℃ 30 s,72 ℃ 1 min,循環24次;72℃ 2 min,4℃冷卻。PCR產物進行純化和延伸反應后,采用Gene Mapper 4.0來分析SNP分型。miR-146a rs2910164的上游引物序列為:5′-AGGAAGCAGCTGCATTGGATTT-3′,下游引物序列為:5′-GTCCTCAAGCCCACGATGACAG-3′,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2.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兩組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體重指數、腎功能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CS患者組平均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均高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miR-146a rs2910164位點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兩組患者中的頻率分布:在ACS患者中,miRNA-146a rs2910164位點多態性的次要C等位基因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OR=0.599,95%CI=0.398~0.900,P=0.013)。ACS患者的GC基因型(OR=0.480,95%CI =0.260~0.887,P=0.018)和CC基因型(OR=0.399,95%CI=0.164~0.971,P=0.040)的頻率顯著高于 GG基因型頻率 (χ2=0.07,P=0.791),ACS患者(χ2=0.92,P=0.338)和對照組(χ2=0.12,P=0.729)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2.3研究人群中miRNA-146a rs2910164基因型與不同臨床參數之間的關系: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miRNA-146a的rs2910164基因型與研究人群不同臨床參數之間的關系。如表2所示,與GG基因型比較,雜合子GC基因型在體重指數(BMI)(P=0.017)、FBG(P= 0.022)、TG(P= 0.009)、TC(P=0.001)、LDL(P=0.001)、收縮壓和舒張血壓(P=0.001)均顯著升高。CC基因型也表現出更高的BMI(P=0.035)、FBG(P=0.018)、TG(P=0.013)、TC(P=0.001)、LDL(P=0.001)、收縮壓和舒張壓(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C基因型攜帶者與GG基因型攜帶者相比HDL明顯降低(P=0.0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變量對照組(n=100)ACS(n=100)P值性別[女,例(%)]43(43)46(46)1.000年齡(x±s,歲)61.19±2.6958.57±3.880.433BMI(x±s,kg/m2)24.10±1.6825.31±5.550.506收縮壓(x±s,mm Hg)109.15±9.02139.85±16.85①0.001舒張壓(x±s,mm Hg)72.40±6.9889.75±8.36①0.001FBG(x±s,mmol/L)5.56±1.677.12±1.35①0.027TG(x±s,mmol/L)1.35±0.262.33±0.72①0.001TC(x±s,mmol/L)4.32±0.725.95±0.96①0.001LDL-C(x±s,mmol/L)2.19±0.763.68±0.91①0.001HDL-C(x±s,mmol/L)1.53±0.271.11±0.15①0.001Cr(x±s,μmol/L)102.59±34.06107.30±31.44 0.886eGFR[ml/(min·1.73 m2)]72.32±30.9971.49±25.790.655
注:1 mm Hg=0.133 3 kPa


項目GG基因型GC基因型CC基因型BMI(kg/m2)23.14±6.2225.58±5.71①29.35±6.65①收縮壓(mm Hg)114.87±16.45129.06±21.17①135.00±17.53①舒張壓(mm Hg)75.07±9.7583.85±11.34①87.86±9.95①FBG(mg/dl)5.91±2.447.12±3.13①7.42±3.46①TG(mg/dl)1.62±0.521.95±0.86①2.07±0.57①TC(mg/dl)4.63±0.935.35±1.25①5.75±1.01①HDL-C(mg/dl)1.39±0.331.29±0.301.23±0.21①LDL-C(mg/dl)2.47±0.923.16±1.22①3.40±0.85①
注:與GG基因型比較,①P<0.05
微小RNA(miRNA)屬于一類小的調控性非編碼RNA,其通過與靶mRNA的3′-UTR結合而起作用,導致在轉錄后水平轉錄抑制或降解靶mRNA。其家族包括miR-146a和miR-146b兩個成員,它們分別位于5號和10號染色體上,兩者的成熟序列的3/端存在兩個堿基的差異,而5/端堿基的關鍵序列相同[7]。miRNA-146a是在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炎癥相關miRNA之一[8],表達水平受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調控。該G/C SNP(rs2910164)位于premiRNA-146a的種子序列內,是miRNA-146a前體[9]。
在這項研究中,筆者調查了中國南方漢族人群中miRNA-146a rs2910164 SNP與ACS易感性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與G等位基因相比,ACS患者的C等位基因頻率更高。研究報道顯示,C等位基因提高miRNA-146a的表達水平[10]。研究發現,miRNA-146a rs2910164多態性的GC和CC基因型與代謝綜合征風險增加相關,因此miRNA-146a在炎癥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可以解釋其對ACS的可能影響,ACS發生風險隨著代謝綜合征風險的增加而增加[11]。Guo等研究發現,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miR-146a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給予miR-146a可以促進Th1細胞的分化,表明miR-146a可能與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調節有關[3]。在通過高脂高膽固醇飼養構建的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模型中,血漿和主動脈組織miR-146a的表達水平明顯上升,miR-146a的水平與主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呈正相關[5],且不穩定斑塊患者的血漿miR-146a水平明顯高于穩定斑塊的患者[6]。在青年南非冠心病患者中,miR-146a rs2910164各基因型占比與對照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CC基因型的患者其miR-146a水平相比對照患者升高6.25倍,同時白細胞介素-1受體相關激酶(IRAK1)和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6(TRAF6)表達水平明顯升高,表明miR-146a rs2910164 CC基因型的患者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升高[12]。
miRNA-146a rs2910164的C等位基因與研究人群中代謝綜合征及其表型的易感性增加呈正相關[13]。在本研究中還發現,與GG基因型的攜帶者相比較,GC基因型的攜帶者具有顯著更高的FBG。這與Rong Y等人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循環miRNA-146a水平升高一致[14]。其次,與GG基因型相比,GC和CC基因型攜帶者的BMI、TC、TG和LDL明顯升高,純合子CC基因型攜帶者的HDL水平顯著降低。這些都帶來更高的ACS發生風險。此外,人衰老內皮細胞中miRNA-146a的表達增加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miRNA-146a表達升高有關[15]。 這些研究結果可以解釋當前研究中miRNA-146a rs2910164 C等位基因與ACS的關系。
總之,本研究探討了miRNA-146a rs2910164 SNP與南方漢族人群ACS的關系。 罕見的C等位基因與研究人群中ACS發生及其表型的易感性增加呈正相關。 本文的發現受到樣本量相對較小的限制,需要更大規模和不同種族的進一步研究來支持這些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