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珍,顧彩萍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江蘇 南京 214023)
胰腺癌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惡性腫瘤,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若不進行適當的治療以及護理干預,甚至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資料表示,胰腺癌疾病與患者的心理狀態具有一定的關系[2],因此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護理干預也至關重要。本文研究針對胰腺癌手術患者行不同方法進行護理干預,現將經驗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來我院就醫的60例胰腺癌手術患者,通過就診順序單雙號分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對照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0~70歲,平均(55.36±2.22)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9~71歲,平均(55.89±2.41)歲。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基礎性護理干預:觀察患者各項生命指標,與患者進行交流,當患者問及手術相關情況時,需要立即進行解答,告知患者手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情況等,緩解患者負性情緒。
1.2.2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在治療前,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患者關于疾病的相關情況,了解患者對于疾病治療的疑惑之處,并對其進行解答,若患者出現負性情緒,需要立即對其進行溝通交流,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在治療前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等,護理人員需要立即了解患者的各項情況,建立一個較好的護患關系,在溝通中還可以向患者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等,讓患者能夠以較為良好的狀態去面對手術治療;②護理人員還可以針對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講解疾病相關情況,手術的流程、手術后可能會出現的相關情況、當不良反應出現后需要如何處理等,均需要耐心對患者進行講解,保證患者對于講解的內容能夠聽懂,保證患者家屬能夠通過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更好的看護以及監督;③在手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家屬,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疼痛感較為強烈,需要立即進行轉移注意力,還可以進行藥物鎮痛治療。
1.3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量表評分及疼痛程度評分。
1.4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及計量資料等數據均采用SPSS22.00進行處理,且利用χ2及t值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焦慮、抑郁量表評分及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的焦慮量表評分為(35.54±10.55)分、抑郁量表評分為(34.44±10.2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5.65±10.05)分和(54.20±10.84)分,觀察組的疼痛程度評分為(3.22±0.5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25±0.4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焦慮量表評分抑郁量表評分疼痛評分觀察組3035.54±10.55①34.44±10.22①3.22±0.55①對照組3055.65±10.0554.20±10.846.25±0.41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胰腺癌是常見疾病,其發病率較高[3],針對其一般選擇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但是在手術前后需要配合一定的護理手段,從而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選擇一個較為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手術治療,從疾病相關知識入手,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情況,與患者進行適當的溝通交流[4],讓患者能夠逐漸緩解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以及對后期治療的依從性,保持一個較為樂觀積極的狀態,盡可能地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從而戰勝疾病[5-6]。適當的心理護理手段可促使患者勇敢面對疾病,在手術后還能夠起到一定的鎮痛作用(轉移注意力、藥物鎮痛等)。
本文研究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觀察組焦慮量表評分為(35.54±10.55)分、抑郁量表評分為(34.44±10.22)分、疼痛程度評分為(3.22±0.55)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5.65±10.05)分、(54.20±10.84)分和(6.25±0.4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適當的心理護理干預可穩定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還能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對胰腺癌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緒以及疼痛程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可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緩解,從而提高預后,可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