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李 靜
(中衛市人民醫院,寧夏 中衛 755000)
近年來,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發病例數逐漸增加,患者常伴有脂代謝紊亂情況,從而對其腦血管儲備能力造成明顯的影響[1],因此及時有效的干預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我院收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80例患者給予辛伐他汀大劑量強化治療,效果較為滿意,現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80例患者,入組標準:①80例患者均滿足本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②均經MRI或CT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出血疾病與胃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②伴有心、肝、腎等嚴重器官性疾病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根據隨機雙色球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參照組共有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4.75±10.52)歲,平均病程(7.42±2.76)h;觀察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5.14±11.08)歲,平均病程(7.67±2.91)h。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80例患者入院確診后均接受常規臨床治療,主要包括營養腦神經與擴血管等治療,并針對患者的原發疾病進行對癥治療,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且給予拜阿司匹林片經口服用藥配合治療,1次/d,0.1 g/次。同時,參照組40例患者給予辛伐他汀(生產企業:北大醫藥重慶大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360)20 mg經口服用藥治療,1次/d。觀察組40例患者則給予辛伐他汀40 mg經口服用藥治療,1次/d。
1.3觀察指標: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與腦血管儲備能力變化,其中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指標;腦血管儲備能力包括屏氣指數(BHI)、腦血管反應性(CVR)等指標。
1.4統計學分析:收集相關數據在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經χ2檢驗法分析,計量資料經t檢驗法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的血脂指標變化對比分析:觀察組治療后的TC、TG、LDL-C指標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低于參照組,HDL-C顯著高于治療前,且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的腦血管儲備能力對比分析:觀察組治療后的BHI、CVR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時間TCTGLDL-CHDL-C觀察組治療前4.39±1.091.94±0.592.95±0.791.01±0.08治療后2.68±0.78①②1.29±0.41①②1.61±0.38①②1.42±0.19①②參照組治療前4.42±1.231.91±0.562.91±0.821.03±0.12治療后3.62±0.85①1.77±0.49①2.48±0.61①1.24±0.17①
注:與治療前相比,①P<0.05;與參照組相比,②P<0.05


組別時間CVR(%)BHI觀察組治療前19.04±4.120.81±0.0.13治療后35.51±5.31①②1.57±0.29①②參照組治療前19.27±4.360.79±0.12治療后30.57±5.62①1.28±0.26①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是由于機體腦部血供不足引發的腦血管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且治療完畢后容易反復發作。因患者腦血管缺血導致血供區域出現局灶性腦功能障礙而引發相應的神經癥狀、體征,造成局限性腦組織軟化或壞死,進而導致患者的腦血管儲備能力下降。
降脂治療是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必要手段,臨床實踐顯示,經降脂藥物干預能夠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病情進展進行有效地控制,且有效避免復發,進而促進患者預后的改善[3]。辛伐他汀是臨床常用的降脂藥物,能夠對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進行有效抑制,并且還有助于緩解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生成,還可改善內皮功能、抗炎及對平滑肌的聚集和增值進行有效抑制,且控制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相關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大劑量用藥在減輕炎性反應與提高腦血管儲備能力上的效果更為優秀[4-5]。本研究可見,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血脂指標與腦血管儲備能力指標均顯著優于治療前與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大劑量辛伐他汀治療在改善血脂水平與腦血管儲備能力上的療效更加優秀,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