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均賢,林淑媚
(中山市陳星海醫院呼吸內科,中山 528415)
支氣管哮喘是呼吸系統頗為常見多發的一種異質性疾病,主流觀點認為其本質是氣道慢性炎性反應,尤其是以清晨與夜間發作最為嚴重[1]。感染是導致支氣管哮喘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合并細菌感染直接關系到抗生素藥物的合理使用,在當前醫療環境下意義深遠[2-3]。降鈣素原(PCT)與C-反應蛋白(CRP)是判斷機體是否發生細菌感染的重要炎性反應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用藥指導價值[4-5]。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本院明確診斷8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痰細菌培養檢查結果,分為單純支氣管哮喘組(35例)與支氣管哮喘合并細菌感染組(45例)。單純支氣管哮喘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5~72歲,平均(42.7±5.2)歲。支氣管哮喘合并細菌感染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2~74歲,平均(42.9±5.6)歲。兩組間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入院后,兩組患者皆通過肘靜脈采集4 ml血液,在1 000 r/min速度下離心,持續10 min后,取上清液儲存于零下70℃環境中,等待檢測。CR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方法(ELISA)進行測定,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說明書進行操作。PCT采用免疫熒光定量分析方法進行測定,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上海慧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1.3評價方法:以CRP≥5mg/L判斷為CRP陽性,以PCT>0.5 μg/L判斷為PCT陽性,分別比較兩組間CRP、PCT的含量水平與陽性率之間的差異。
1.4統計學方法:分別通過Epidata3.0進行研究數據的錄入與SPSS18.0進行數據的統計處理,進行t檢驗或χ2檢驗方法比較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CRP、PCT含量水平比較:支氣管哮喘合并細菌感染組患者的CRP與PCT含量水平皆高于單純支氣管哮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CRP、PCT陽性率比較:支氣管哮喘合并細菌感染組患者的CRP陽性率84.4%與PCT陽性率91.1%皆高于單純支氣管哮喘組的22.9%與3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CRP(mg/L)PCT(μg/L)單純支氣管哮喘組354.5±1.10.4±0.2支氣管哮喘合并細菌感染組4548.7±23.622.4±13.4t值11.0559.698P值0.0000.000
表2CRP、PCT陽性率比較[例(%)]
支氣管哮喘具有多誘發因素的特點,不同發病原因的治療原則不盡相同,需要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這對于有效控制病情、提高臨床療效尤為重要[6]。細菌感染是支氣管哮喘的重要合并癥與誘發因素,傳統采用痰細菌培養檢查的診斷結果需要至少48 h,如果不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導致病情進展。如果在未明確診斷的情況下使用抗生素,則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濫用,不利于抗生素的規范管理[7-8]。PCT與CRP在細菌感染發生時,二者的含量水平均可在短時間內出現顯著上升,具有較強的靈敏度與特異性,在細菌感染的早期診斷中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9-10]。
本研究中,支氣管哮喘合并細菌感染組患者的CRP、PCT的含量水平與陽性率皆高于單純支氣管哮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長期臨床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支氣管哮喘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氣急、胸悶等,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則極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11]。降鈣素原作為降鈣素的前體物,機體對于細菌內毒素產生反應時,可以誘導大量的PCT產生;C-反應蛋白是機體組織出現損傷或者發生感染的時候,由肝臟大量產生釋放至血液中的急性時相蛋白,也有著非常強的靈敏性,但對于病毒或細菌感染的特異性并不強,所以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查可以及時判斷是否合并細菌感染,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
綜上所述,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進行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查,有助于迅速判斷患者是否合并細菌感染,從而為臨床用藥提供指導依據,具有較高的臨床檢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