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山,張 矗,陳玉秀
(深圳市寶安區石巖預防保健所,廣東 深圳 518108)
2型糖尿病(T2DM)作為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極易誘發多種并發癥并累及多個臟器,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近年來,飲食、運動、心理等非藥物干預在糖尿病的防治過程中廣泛應用,在血糖控制、癥狀改善、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取得較好的療效,已成為社區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的范疇,對糖尿病的認識最為久遠,經驗豐富,但目前臨床上關于中醫非藥物綜合干預的研究較少。因此,本院選取96例社區T2DM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按中醫理論的非藥物干預,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96例社區T2DM患者,均符合T2DM的診斷標準,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精神障礙性疾病、哺乳期及妊娠者[2]。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32~88歲,平均(61.32±6.77)歲;病程0.4~15年,平均(6.92±3.69)年。觀察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31~89歲,平均(62.45±5.18)歲;病程0.3~14年,平均(6.69±4.0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包括常規運動、飲食及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按中醫理論非藥物干預,具體如下:①情志調攝法:首先向患者詳細講解日常中醫情志調攝保健方法,指導其每天早上或晚上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聽30 min,音量控制在20~40 dB內,部分患者也可咨詢醫師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情志保健方法,如節制法、宣泄法和轉移法等。②中醫食療法:醫師首先通過糖尿病癥狀量化表將患者歸納為熱癥組及寒癥組,熱癥組患者可選擇冬瓜、絲瓜、百合、苦瓜等寒涼類食物,寒癥組患者可選擇糯米、紫米、洋蔥、韭菜等濕熱類食物,醫師根據患者的自身癥狀及季節性指導其正確合理的選用食物,患者每周有14次以上按照符合自身的食物屬性安排日常飲食。③傳統運動療法:醫師向患者講解中醫傳統體育療法八段錦的益處并解析鍛煉注意事項,播放DVD教學片,指導患者熟練掌握并在家中每天自行練習,每周集中指導練習1次。同時觀察組每4周開展1次中醫非藥物綜合干預方案的相關講座,并針對患者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6周,每8周進行1次隨訪。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h血糖(P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變化;采用生活質量評定表(DMQLS)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疾病、生理、心理、社會、滿意度五個維度,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3]。

2.1兩組患者的糖代謝相關指標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BG、P2hPG、HbA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干預前比較,兩組患者的FBG、P2hPG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的HbAlc降低(P<0.05),而對照組的HbAlc無明顯變化(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均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DMQLS評分中疾病、生理、心理、社會、滿意度五個維度的評分及總分均明顯升高,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組別例數FBG(mmol/L)P2hPG(mmol/L)HbAlc(%)觀察組48干預前7.81±2.8410.41±3.187.02±1.08干預后6.21±0.87①②8.24±2.11①②6.31±0.57①②對照組48干預前7.76±2.5910.27±3.057.11±0.95干預后6.64±1.22①9.12±2.24①6.85±0.69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比較,②P<0.05


組別例數疾病維度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維度滿意度維度總分觀察組4883.37±8.51①66.12±5.24①71.30±4.07①79.36±7.26①62.33±4.92①360.27±28.93①對照組4869.12±9.4752.27±6.1954.48±5.1566.87±8.4250.75±3.86293.42±32.10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1
近年來隨著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與完善,社區作為基層醫療機構,在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非藥物治療作為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通過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加強對病情的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防止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4]。在世界醫學中,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最早,在對于疾病的認識及治療方法的探索方面經驗豐富,取得了諸多成果,可有效降低血糖、防治并發癥及改善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因此,本研究采用按中醫理論非藥物干預社區T2DM患者,旨在充分發揮中醫治療的優勢,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不同的干預后,觀察組的FBG、P2hPG、HbAlc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非藥物干預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臨床癥狀,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DMQLS評分中疾病、生理、心理、社會、滿意度五個維度的評分及總分均明顯升高(P<0.01),可見中醫非藥物干預中情志調攝明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狀態,健康的飲食搭配充分發揮中醫食療方輔助降糖、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勤練八段錦強身健體的同時有效調節血糖,從而通過綜合全面的干預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以心理、飲食、運動為主的中醫非藥物干預措施簡單易行,療效顯著,可明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生活質量,是預防和治療T2DM有效的社區干預模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