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春,張佳宇,蓋保東,房學東,張小禹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胃腸結直腸肛門外科,吉林 長春 130033)
升結腸憩室穿孔發病率較低,臨床癥狀常無特異性,易與急性闌尾炎、回盲部腫瘤、Meckle憩室穿孔、Crohn病等混淆,導致術前診斷困難,多數于術中確診。筆者收治1例升結腸憩室穿孔患者,現報告如下。

圖1 CT顯示升結腸穿孔

圖2 手術標本可見憩室 圖3 憩室對應穿孔部位
患者,男,44歲,因右下腹疼痛5 d于2017年12月2日入院?;颊? d前因右下腹痛于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急性闌尾炎,但未行手術治療,后疼痛逐漸加重,為求診治入本科。入院查體:腹平軟,右下腹壓痛,似可觸及包塊,伴反跳痛,無肌緊張。血常規: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13.54×109/L,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NEUT)84.1%。尿常規:紅細胞(red blood cell count,RBC)68.3/μl。肝功:丙氨酸氨基轉換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41.88 IU/L,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172.96 IU/L, -谷氨?;D換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91.76 IU/L,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52.15U/L,谷氨酸脫氫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LDH)20.71 U/L,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30.19μmol/L,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DBIL)8.46 μmol/L,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21.73 μmol/L。腹部CT:盲腸、升結腸腸壁水腫,周圍可見滲出性改變,見圖1。入院診斷:急性腹膜炎(考慮急性闌尾炎可能性大)。于急診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探查術,術中見闌尾炎癥不重,升結腸系膜緣腸壁及其系膜、脂肪垂水腫明顯,局部粘連較重,不易分離,考慮不除外腫瘤穿孔或憩室穿孔。與家屬交待后,中轉開腹行右半結腸切除、回-結腸一期吻合、腹腔沖洗引流術。術后給予禁食,抗炎,補液,對癥治療。切除標本示升結腸憩室穿孔,見圖2~3。術后病理回報為結腸憩室穿孔,穿孔區周邊腸壁及系膜化膿性炎性反應伴壞死,炎性肉芽及膿腫形成,血管擴張,充血,腸周淋巴結呈反應性增生,并見脂肪壞死結節。術后1周痊愈出院。
結腸憩室穿孔臨床少見,報道較少。該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發病于左半結腸較多,非老年人以右半結腸發病較多。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導致術前診斷不明確,常需術中探查確診。術中根據感染類型分為蜂窩織炎型、炎性腫塊型、穿孔型。術式應根據憩室位置、局部腸管及全身感染情況決定,可行憩室切除加腸壁縫合術,結腸部分切除術加一期吻合術,結腸部分切除加近端腸管造瘺術加二期還瘺等;如合并多發憩室或頑固性便秘,可以考慮行預防性結腸次全切除[1];對于體檢發現的無癥狀型結腸巨大憩室,建議可以行預防性手術切除,以防止感染、穿孔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2-3]。
本病術前診斷有賴于CT或MRI。CT可以發現較大憩室及穿孔相關征像[4],如腸壁及系膜增厚、腹腔積液,膈下游離氣體等。MRI可以發現憩室及腔內氣/液體[5]。升結腸憩室穿孔診斷需要與急性闌尾炎,上消化道穿孔、Meckel憩室、結腸潰瘍穿孔、息肉出血、炎性腸道病等鑒別。術中探查需要注意憩室多發的可能,建議探查范圍適當擴大。需要注意的是,結腸憩室穿孔部位多位于結腸系膜緣,隱匿性穿孔等小穿孔不易探查,部分穿孔致腸壁大范圍腫脹,腹腔鏡下無法判斷為憩室穿孔或腫瘤性穿孔,常需開腹探查以明確。另外,有報道結腸憩室內息肉或癌發生的情況[6-7],因此,在手術探查的同時,應注意憩室內的探查,防止因探查不徹底導致漏診,影響手術方式的選擇。
對于出現彌漫性腹膜炎的結腸憩室穿孔,通常建議行手術治療。無彌漫性腹膜炎的小腸憩室穿孔行保守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療效[8],但對于結腸憩室穿孔,保守治療是否有效目前尚不清楚。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術中能夠做到細致的探查,減少漏診及誤診的發生,并可以在腹腔鏡下行憩室切除術,且可以充分進行腹腔沖洗引流,術后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9-10],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