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骨科醫院(450000)趙亞洲 王祥善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28例復雜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4例。實驗組男35例,女29例;年齡57~75歲。對照組男34例,女30例;年齡51~71歲。基線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經確診該128例研究對象均符合我國復雜型腰椎管狹窄癥治療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南中制定的診斷標準,且均已經過患者允許。
1.3 方法 在對照組中護理人員對所有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讓患者平趴在病床上,對患者切除大部分的椎板,且不進行植骨融合以及內固定等操作;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充分顯示出患者的硬脊膜,對于一些表現神經根管狹窄的患者進行充分地減壓,從而發現引發患者疾病的神經根,繼而切除患者的椎間盤組織,并且對患者進行椎間植骨融合及固定[1]。
1.4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治療效果,若患者腰骶部疼痛、椎間盤突出等癥狀消失則為痊愈,若患者腰骶部疼痛、椎間盤突出等癥狀逐漸好轉則為顯效,若患者腰骶部疼痛、椎間盤突出等癥狀沒有好轉或加重則為無效;根據我國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分數愈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得到的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評價兩組患者治療狀況,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在治療后,實驗組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2.3 不良反應 觀察護理后,實驗組有1例患者頭暈頭痛,1例患者排尿困難,不良反應率為3.1%;對照組有2例患者頭暈惡心,2例患者排尿困難,1例患者傷口感染,不良反應率為7.8%,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P<0.05,具統計學意義。出現的不良反應均在醫護人員的正確積極治療下得到了控制,從而幫助患者減輕了痛苦。
腰椎管狹窄癥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中主要有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主要是包括:①護理人員叮囑患者進行臥床休息,并且保證充足的睡眠,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情;②對患者進行中藥治療,讓專業的針灸醫生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護理人員按時對患者進行按摩等。但非手術治療雖然能夠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痛苦,但不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根治,會反復發作[2]。目前醫護人員主要對患者采用手術進行治療,利用切除患者椎板的方法進行減壓,從而根除患者的癥狀,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實施脊柱融合手術從而緩解患者椎間盤的退變以及突間關節退變所引起的腰痛,在患者體內進行內固定從而加速植骨的融合。但在手術中應注意:①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手術的范圍越來越大,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風險,因此應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的手術方案;②在術前告訴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手術中所出現的不良狀況以及危險性,讓患者及患者家屬做好心理準備;③手術中要細心認真的對患者進行治療。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s)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s)
注:與實驗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分 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分實驗組 64 69.8±6.9 85.3±11.3對照組 64 68.7±7.3 81.1±8.6*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對患者進行減壓融合手術治療,較對照組而言,能更好地治療患者的病情,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71.9%),且實驗組中不良反應發生率(3.1%)低于對照組(7.8%),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國內相關學者得出的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減壓融合手術在復雜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治療中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且操作簡單,確保了患者的生命健康,還有利于提高我院知名度,加強市場競爭力,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