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中醫院(472000)陳文睿
臨床上對皮膚軟組織挫擦傷主要進行清洗、消毒、消炎、鎮痛、包扎等處理,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1]。本文對黃油紗配合黃水紗外敷護理皮膚軟組織挫擦傷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皮膚軟組織挫擦傷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37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18~54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19~57歲。基本資料并無較大差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患者換藥前、后創面疼痛評分比較(分)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給患者口服50%葡萄糖液60ml以補充機體能量,對創面噴灑1%鹽酸丁卡因溶液,3分鐘后,使用0.9%氯化鈉溶液對創面進行沖洗,根據患者情況使用五官科無齒鑷、剪刀來清理和修整創面,完全清除創面壞死組織、污垢、血跡、潰瘍、水泡,使用0.5%甲硝唑和3%雙氧水消毒,用0.5%碘伏消毒創面及其周邊20cm的皮膚。創面干燥后,對照組患者涂抹由廣州潤虹醫藥科有限公司生產的殼聚糖抗菌成膜劑,每天換藥1次。觀察組應用醫院自制黃油紗配合黃水紗外敷進行治療,先將黃油紗布敷在創面層,敷2~3層,之后將黃水紗敷在最外層,敷1層,使用醫用膠布對紗布進行固定,每天換藥1次。
1.3 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創面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進行評價,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記錄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觀察兩組患者創面感染發生情況,感染評價標準:換藥時對創面及其局部進行觀察,如果創面腫脹、發紅和(或)有膿性分泌物,用細菌學培養膿性分泌物顯示陽性,則為感染。記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從受傷日至創面干燥結痂、脫落所經歷的時間。觀察兩組患者新發癥狀情況,對創口局部進行觀察,查看是否存在水泡、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情況,詢問患者是否有瘙癢、燒灼感等癥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18.0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創面疼痛評分 換藥后,觀察組患者創面疼痛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1。
2.2 創面愈合時間和感染率 觀察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為(9.12±2.44)天,對照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為(14.29±3.78)天,兩組數據比較有較大差異,t=6.99,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2。
皮膚軟組織挫擦傷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主要是在外界暴力作用于皮膚、肌肉、韌帶、筋膜、滑膜囊、周圍神經、椎間盤、血管等軟組織結構,使得患者機體生理機能異常而引發的癥狀[2]。中醫理論中,治療軟組織損傷時應根據“祛腐生肌”的原則進行。黃油紗主要藥物成分為黃芩、黃柏、黃芪、紫草、地榆等,黃水紗主要藥物成分為紫草、梔子、黃連等。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芪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黃柏清熱解毒,紫草、地榆涼血止血,黃連清熱燥濕,梔子瀉火除煩,黃油紗、黃水紗聯合應用,其含有的藥物能顯著達到清熱解毒、托瘡生肌的目的。在現代醫學理論中,上述藥物能有效達到鎮靜、消腫、止血的目的,從而能促進創口痊愈。充分說明了皮膚軟組織挫擦傷治療中應用黃油紗配合黃水紗外敷護理的有效性。總之,黃油紗配合黃水紗外敷護理皮膚軟組織挫擦傷的臨床效果較好,能促進創口愈合,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