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昊
(山西美錦環保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400)
環境監測是保護環境的基礎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環境監測數據是企業了解自身排污情況、環保部門進行環境管理、政策制定、環境執法的重要依據。所以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尤為重要。
影響環境監測數據準確性的因素有實驗環境、設施設備、實驗人員、分析方法等。但是為了取得準確的分析結果,不僅要準確進行測量,而且還要正確記錄與計算。所謂正確記錄是指正確記錄數字的位數。因為數據的位數不僅表示數字的大小,也反映測量的準確程度[1]。
近年來,社會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越來越多,監測數據的質量能否保證是每個實驗室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筆者在自己工作的實驗室還有曾經接觸到的部分實驗室,經常看到一些實驗室原始記錄、檢測報告、監測報告和驗收報告等資料中出現一些既不科學、又不合理的檢測結果數值。究其原因,主要是檢測人員對有效數字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或概念模糊,“計算規則”運用不熟練,加之“環境監測技術規范”中有關“計算規則”不夠嚴密,致使監測人員在檢測結果計算中無所適從或有章難循,進而導致檢測結果中有效數字位數確定的混亂現象發生[2]。
環境監測按監測的要素一般分為水和廢水監測、環境空氣和廢氣監測、土壤和固體廢物監測、噪聲和震動監測和電磁輻射監測等。水和廢水相關監測技術規范《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和《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分別在附表1和附錄B對地表水和污水、地下水監測分析方法及有效數字最多位數、小數點后最多位數進行了匯總、規定,給監測數據的準確表示提供了依據。然而,環境空氣和廢氣的相關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194-2017)、《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397-2007)及《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等均未對環境空氣和廢氣監測結果的表示進行說明。
鑒于此,筆者先對環境空氣和廢氣常見項目監測方法、檢出限、監測結果的有效數字最多位數、小數點后最多位數進行了統計匯總,希望對環境監測行業同志有所幫助。
測量結果的有效數字位數與小數點后保留位數雖然有一定的聯系,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著嚴格的區別。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減少數字的冗長,有時候確需改變計量單位。但計量單位的改變,只能減少無效零(定位零)的個數,而不能改變有效零的個數,因而不能改變測量結果的有效數字位數[3]。所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聯系實際情況使用第203頁表1中有效數字和小數點后保留位數,使監測數據結果表示的更加準確。
本文對環境空氣和廢氣中常見25種污染物的結果表示進行了總結(見第203頁表1),列出了這些項目常見分析方法的檢出限、監測結果的有效數字最多位數、小數點后最多位數,為監測結果的準確表示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表1 環境空氣和廢氣常見項目監測方法

續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