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臻
【摘要】目的 系統探討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與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療的80例高血壓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基礎將80例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基礎性護理,實驗組則采用社區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與行為改善情況。結果 根據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的對比分析證實,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和行為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社區護理干預合理地應用于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可以不斷優化患者生活質量,使其行為得到明顯改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社區護理干預;高血壓;生活方式;行為;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類型,而誘發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就是年齡[1]。在年齡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高血壓發病率不斷提高,伴隨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臨床診斷與治療手段趨于完善。為進一步優化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有必要將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引入其中,并展開臨床護理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高血壓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n=40)和對照組(n=40)。其中,實驗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60~88歲,平均(68.34±3.21)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8~90歲,平均(68.22±3.25)歲。統計分析兩組患者性別與年齡臨床基本資料,發現組間差異性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基礎性護理,實驗組行社區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積極組建社區護理高血壓患者的干預小組。要求干預小組成員專業知識豐富,且專業技術能力水平較高,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與護患溝通能力。
②為高血壓患者創建健康管理檔案。在社區護理干預工作開展過程中,應針對社區高血壓患者創建特制的健康檔案,并提供相應的檔案服務[2]。
③組織社區高血壓患者參與講座活動。可以定期邀請知名心血管專家舉辦高血壓演講,向患者闡述關于高血壓的知識內容,并提出預防高血壓的方法。此外,向患者發放宣傳資料,告知患者要具備健康行為。除此之外,可以組織開展聯誼活動,組織高血壓患者展開交流和溝通,內容以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血壓監測等為主[3]。
④給予患者必要的幫助落實針對性飲食指示與運動指示。在飲食方面應始終遵循營養素、熱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平衡,盡量攝入含鹽量不高的食物,且食物種類要盡量多一些。
⑤用藥指導。社區醫生應當綜合考慮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情況,有效制定治療方案,盡量減少患者用藥種類與用藥量。在患者服藥之前,需要向其講解藥物不良反應,以免患者慌亂或者是害怕,保證其做好思想準備[4]。
⑥運動指導。高血壓患者應保證勞逸結合,睡眠量要充足。另外,結合患者個人身體情況與病情發展程度,為其安排適中的有氧運動量。
1.3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與行為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以上所研究的高血壓患者全部數據都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用(x±s)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兩組患者行為改善情況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x2檢驗,數值判定標準為P<0.05,證明統計學的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為(96.37±3.21)分,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為(86.45±1.47)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行為改善情況對比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行為的改善情況發現,實驗組在規律服藥、飲食控制、血壓監測和戒煙酒方面的行為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原發性高血壓是慢性疾病,針對社區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以確保患者對疾病知識形成系統化地了解,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對其不正確的生活習慣加以改正,使其能夠有效地控制血壓。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采用社區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者行為改善狀況也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引入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可以不斷優化患者護理滿意度,轉變其生活方式,對慢性疾病危險因素進行嚴格地監管,以保證患者可以正確認知自身病癥,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在此基礎上,社區護理干預對護士責任與工作目標進行確定,促進了護士和患者的有效溝通,同樣也使得護理工作人員自身使命感增強,進而為高血壓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與行為具有積極的影響,可以實現患者臨床護理依從性的提高,不斷優化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臨床護理滿意度,改善其患者的個人行為,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董 婷,劉素珍,李繼平.四川省2931例社區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7(9):7-10.
[2] 宋紅良.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施行效果研究[J].特別健康,2018(16):173.
[3] 楊艷玲.社區護理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優勢[J].保健文匯,2018(5):74.
[4] 王招葉.實施社區護理對高血壓患者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作用研究[J].飲食保健,2018(6):189-19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