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生國
【摘要】目的 探究桃紅四物湯聯合常規藥物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進行診治的病患中隨機選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病患的意愿進行分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治療組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桃紅四物湯進行治療。對比兩組病患的治療效果以及BNP、CRP指標。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高于對照組(82.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BNP、CRP指數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桃紅四物湯聯合常規西藥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病患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桃紅四物湯;西藥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是因為人體冠狀動脈發生病變硬化,導致人體血管狹窄或堵塞,致使心肌出現缺血缺氧的問題而引發心臟病。而冠心病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的供血不足[1],使得心肌缺血缺氧而引發病患胸痛或胸部狀態異常的病癥。冠心病心絞痛發作時給病患帶來巨大的痛苦,且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因此一直是臨床上研究的重點問題。為了廣大病患的身體健康,筆者采用桃紅四物湯聯合常規西藥進行治療,探究其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進行診治的病患80例作為研究對象,征得病患同意后,依據病患自愿選擇的治療方案進行分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6~64歲,平均(48.2±10.8)歲,病程1~7年,平均(3.6±2.2)年。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7~65歲,平均(49.6±10.4)歲,病程2~8年,平均(3.7±2.3)年。組間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西藥進行治療:硝酸異山梨酯片(生產廠家:世貿天階制藥(江蘇)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4617),每天2~3次,每次5~10 mg,一天攝入量需控制在30 mg以內。辛伐他汀(生產廠家: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68),每天1次,每次10~20 mg。替米沙坦(生產企業:萬邦醫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715),每天1次,每次4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企業: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0236),每天1次,每次100 mg。美托洛爾片(生產企業: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5391),每天2次,每次12.5~25 mg。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桃紅四物湯聯合治療,其成分為:熟地黃15 g,桃仁9 g,當歸15 g,紅花6 g,白芍10 g,
川穹8 g。每日一劑,用水煎服,每天兩次。兩組病患治療一個月后觀察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治療一月后觀察兩組病患的治療效果,有效:胸悶、胸痛等癥狀基本消失,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減少。顯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心絞痛發作次數有所減少。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變,心絞痛發作次數沒有減少。總有效=(有效+顯效)÷例數×100%。記錄兩組病患治療后的血清BNP、CRP指數,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納入SPSS 21.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檢驗標準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據檢驗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病患治療一個月后,對照組血清BNP指數67.52±10.43 pg/mL,CRP指數7.32±1.43 mg/L,觀察組血清BNP指數52.16±11.27 pg/mL,CRP指數4.08±1.51 mg/L,觀察組血清BNP、CRP指數均低于對照組,數據檢驗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冠心病心絞痛對于病患的生命安全具有嚴重的威脅,因此需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治療方式,解決病患的痛苦。本次研究中,采用聯合治療的病患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5%,高于只采用西藥治療的病患[2],證明聯合治療的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且對于病患血清指數改善情況更好。
綜上所述,桃紅四物湯聯合常規藥物對于冠心病心絞痛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改善病患臨床癥狀,究其原因可能與中醫藥更能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及修復冠狀動脈內皮功能相關,值得進一步研究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喻少峰.桃紅四物湯聯合常規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5,35(7):1527-1529.
[2] 黃澤滋.桃紅四物湯聯合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0(16):272-27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