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菘 余美群 陳靜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時機選擇的合理性對左室重構及心功能存在的影響。方法 研究內容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82例患者,對患者采用了行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治療,按照手術時機的差異分成兩組以便對比分析:急診組患者(41例)采用了急診手術;擇期組患者(34例)采用了擇期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二尖瓣壓力差、肺動脈平均壓以及左室舒張末徑、左室收縮、左房內徑發生的變化。結果 術前患者的指標沒有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介入手術的時機選擇特別關鍵,急診手術的效果要優于擇期手術,在臨床治療中要優先選擇急診手術。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手術;心肌梗死;重構左室;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65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突發減少或中斷,心肌持久地缺血達1 小時以上,心肌發生壞死,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內科常見的急癥之一。當前,生活節奏在持續加快,社會公從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在增加,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冠心病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腔存在急性閉塞,影響心臟的供血效果,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當前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多采用經皮冠脈介入手術,但是手術時機的選擇是關鍵,有必要通過實驗對比加以研究?,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82例患者,依據手術時機不同分成急診組(41例)和擇期組(41例)。急診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51~79歲;擇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56~77歲;兩組患者存在差異的不影響統計學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采用了經皮冠脈介入手術的治療方式,急診組患者采用了急診手術的治療方式;擇期組患者采用了后期選擇日期手術的治療方式。
1.3 對比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 17.2,數據對比采用(x±s)的方式加以體現,借助t來進行檢驗,數據分析采用率%來表示,P<0.05說明數據存在的差異有統計學對比價值。
2 結 果
術前患者的指標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患者的指標有了明顯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狀動脈患者常發的急性癥。當前,冠心病的治療多應用介入治療,冠心病患者如果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由于發生持續性擴張,外形會發生改變,主要表現在心室的形狀、厚度以及容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心肌梗死發生后容易導致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效果判定的重要依據是左室重構的效果。梗塞血管,如果是前降支對心功能影響大,如果是小回旋或右冠影響相對小一些,梗塞血管和其他血管供血有關,而縮小梗死面積、快速恢復左室的血流效果并提升心功能是保證左室重構效果的基礎,也是預防患者發生心力衰竭及其它并發癥的關鍵所在。當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采用經皮冠脈介入手術,大量臨床結合表明此手術安全可靠,但是手術方式有急診手術和擇期手術。
心室重構的主要作用是對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實施左心室擴張和外形改變,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左室重構的目的是盡量縮小發生梗死面積,恢復左室的血流動力,改善心功能指標,防止其它并發癥以及心力衰竭的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發生后影響到左室重構,心力衰竭容易發生,僅通過藥物難以保證治療效果。相關研究表明,左室舒張末徑與收縮末徑是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 較高病死率的主要影響因素。在發生急性ST抬高型的心肌梗死事件事,患者發病后早期左室功能對于心臟主要存在的不良事件中具有一定的預測分析價值,左室重構是影響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主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采用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經皮冠脈實施介入手術可以降低患者發病后左室容量的擴大,增強心臟的射血能力,對于心肌梗死后的預后起到效果。這是由于經皮冠脈實現介入手術可以使用嚴重狹窄或發生阻塞梗死動脈實現再疏通,使發生梗死后功能受損的部位恢復心肌的正常功能,經皮冠脈介入手術后有助于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效果,可以為病變后受損的冠狀動脈提供相應的側支供血。另外,經皮冠脈介入手術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構效果并提升心功能,可有效抑制左室重構和改善心功能。如果患者錯過經皮冠脈介入手術的最佳治療時機,會延遲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治療會降低已擴大的左室容量,抑制心室重構效果。
結論 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介入手術的時機選擇特別關鍵,急診手術的效果要優于擇期手術,在臨床治療中要優先選擇急診手術。
參考文獻
[1] 潘春萍,陳建平,劉 林,等.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支架內再狹窄相關因素[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8):167-168.
[2] 劉海濱,孫志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支架內再狹窄多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5(3):207-208.
[3] 劉 紅,李志東.冠狀動脈內支架再狹窄相關因素分析預測及機制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5):231-232.
[4] 劉亞波,楊家洋.CYP2C19正常代謝型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發生支架內再狹窄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5):108—10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