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麗 呂繼榮 呂朝輝
【摘要】目的 探討維生素C對血液檢驗中部分檢驗項目的影響。方法 本文選取我院2016年~2017年血液室接受血液檢驗的患者32例,對患者進行常規晨血檢驗、維生素C靜脈滴注及體外試驗,分析維生素C注射前后,血液檢驗結果。結果 用藥后,UA、GLU、TG、TC體外檢驗指標低于用藥前,用藥后,UA、GLU、TG、TC體內檢驗指標優于用藥前,在用藥0.5 h后各項目檢驗指標緩慢回升,在2 h后各指標恢復正常,統計學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血液檢驗中使用維生素C,會導致血液檢驗項目結果下降,在2 h后可恢復正常。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在進行血液檢查前,應告知患者切忌服用維生素C,在有必要情況下,維生素C應采用靜脈滴注形式,血液采集應在靜脈滴注2 h后進行。
【關鍵詞】維生素C;血液檢驗;檢驗項目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維生素C是機體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在人體內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夠實現對機體內自由基的抵抗及防御。維生素C在臨床上有著較高的利用價值,被廣泛應用于感冒、高血脂及腫瘤治療中,成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對提升臨床治療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通過對維生素C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可知,使用維生素C會導致患者的身體情況發生較大的改變,對臨床血液檢測項目結果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本文選取32例在我院血液室接受血液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維生素C對血液檢驗中部分檢驗項目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2016年~2017年血液室接受血液檢驗的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患者年齡22~56歲,平均(35.6±2.5)歲。納入標準:①符合血液樣本實驗室采集標準要求;②患者的肝功能、腎功能及心肌酶檢驗結果正常;③患者未出現明顯的肝、腦、腎、心及全身性血液疾病;④同意參與本次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
在本次實驗中所使用的實驗儀器及試劑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驗方法分為體內檢驗及體外檢驗兩種,其中,體內檢驗:檢驗的患者為未使用維生素C的患者,檢測前要求患者應保持空腹,采血劑量為5 mL,該項目檢測應在離心后進行。在1.0 g的維生素C中加入100 mL0.9%的氯化鈉注射液,采用靜脈滴注形式,滴注的時間控制在30 min以內。采血工作應在輸液結束后進行,采集3 mL的血液,并對血樣進行檢驗。體外檢驗:檢驗的患者為空腹血清患者,取2個試管,在試管中分別加入0.5 mL的血清,在其中1個試管中加入維生素C注射液,對兩個試管中的血液進行檢查[1]。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UA(尿酸)、GLU(血糖)、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體內及體外檢驗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 18.0軟件統計處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體外檢驗結果比較
用藥后,UA、GLU、TG、TC體外檢驗指標低于用藥前,統計學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維生素C的獲取方式較為廣泛,可以從水果及蔬菜中獲取,是一種典型的還原劑,可在人體中進行循環并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患者在進行血液檢測時使用維生素C,會對檢測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在對患者進行血液檢測時,主要對患者行常規的檢測方式,需在清晨患者空腹狀態下對患者進行抽血,前1天的維生素C在早上會隨著尿液而排出體外,不會對血液檢測結果造成較大影響[2]。
本文對32例在我院血液室接受血液檢驗的患者血液檢測結果進行分析,體外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后,UA、GLU、TG、TC體外檢驗指標低于用藥前。體內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后0.5 h各項目檢驗指標緩慢回升,在2 h后各指標恢復正常。維生素C作為一種輔助治療類藥物,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疾病治療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腦、肝等臟器器官功能。綜上所述,在血液檢驗中使用維生素C,會導致血液檢驗項目結果下降,在2h后可恢復正常。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在進行血液檢查前,應告知患者切忌服用維生素C,在有必要情況下,維生素C應采用靜脈滴注形式,血液采集應在靜脈滴注2h后進行。
參考文獻
[1] 張任輝.探討維生素C對血液檢驗中部分檢驗項目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03):104-106.
[2] 周 勇,郭欽麗,楊唐健,等.分析研究維生素C對患者部分檢驗項目結果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6):132-13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