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慶
【摘要】目的 評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診斷中心電圖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09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NSTEMI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在院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分別行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檢測,并對比對照組健康體檢者動態心電圖檢測結果。結果 對NSTEMI檢出率,動態心電圖檢出率92%高于常規心電圖檢出率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率變異:觀察組SDNN、RmSSD低于對照組,SDANN、LF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NSTEMI患者行動態心電圖檢測,較常規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檢測具較高應用價值,臨床在實際檢測中,應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血清酶學等指標,提高NSTEMI檢出率。
【關鍵詞】NSTEMI;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癥兇險,癥狀復雜,進展迅速,預后不良。對NSTEMI患者,早期明確疾病特點及梗死動脈的解剖學結構,及時采取有效方法,逆轉心肌缺血,改善患者臨床癥狀[1]。心電圖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手段,操作簡單,應用廣泛。但在NSTEMI心電圖檢測中,發現NSTEMI心電圖改變缺乏典型性,尤其是NSTEMI早期發病時,難以有效鑒別,診斷難度較大。因此對NSTEMI患者的心電圖檢測,應準確鑒別心電圖改變情況,提高NSTEMI檢出率。筆者就通過本次研究報告,對NSTEMI患者采取心電圖檢測,分析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NSTEMI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患者經被確診為NSTEMI;患者精神正常,認知良好;排除風濕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40~72歲,平均(54.16±11.25)歲;并選取同期在院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40~75歲,平均(55.20±10.69)歲;兩組研究對象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檢查前1周未使用抗心律失常、擴張血管藥物,注意飲食,戒煙忌酒。
常規心電圖檢測:研究對象取平臥位,在安靜狀態下行常規心電圖監測。
動態心電圖檢測:取平臥位,胸前粘貼肢體導聯電極,在鎖骨中線左右側肋緣下1 cm、鎖骨中線胸骨柄第2肋間處分別粘貼雙下肢電極、雙上肢電極。
1.3 觀察指標
分別行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檢測,確定NSTEMI檢出率;其中常規心電圖檢測心肌梗死:同一導聯中T波低于1/10 R波,或ST段下降幅度超過0.05 mV。動態心電圖檢測心肌梗死:ST段下移時間在1 min以上,或ST段較等電位線基線下降幅度超過0.1 mV[2]。
檢測心率變異指標,包括全部竇性心搏RR間期的標準差(SDNN)、全程每5 min NN間期平均值的標準差(SDANN)、全部相鄰NN之差的均方根(RmSSD)、在0.04~0.15 Hz NN間期的變異(LF)。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0.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本次研究內相關數據。對呈均數標準差表示的計量數據,行t檢驗;對呈百分比率表示的計數數據,行x2檢驗;P<0.05時,代表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NSTEMI心電圖檢出率比較
動態心電圖對NSTEMI檢出率92%(92/100),常規心電圖對NSTEMI檢出率63%(63/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2.480,P=0.000<0.05)。
2.2 動態心電圖對心率變異檢測情況分析
觀察組SDNN、RmSSD低于對照組,SDANN、LF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NSTEMI是急性冠脈綜合征常見類型,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潰,伴完全閉塞性血栓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患者出現胸痛癥狀,無ST段抬高,說明冠狀動脈尚未完全閉塞,心肌缺血癥狀未累及心肌全層[3]。一般在NSTEMI心電圖檢測中,心電圖見ST段下移或T波倒置。
有大量臨床實踐證實,較ST段抬高型患者相比,非ST段抬高型患者缺乏典型心電圖表現,臨床診斷較為困難,一般需仔細分析心電圖特點。另外NSTEMI患者再梗死率、心絞痛再發生率及遠期病死均高于ST段抬高型患者,危害性較大,猝死率較高。因此臨床應掌握NSTEMI心電圖檢測情況,及時發現病情,盡快治療。
心電圖操作簡單,屬于無創性操作,價格成本低,對各種心肌梗死類型有較高檢出率,應用廣泛。在NSTEMI心電圖檢測中,分為常規與動態心電圖,結果發現,動態心電圖對NSTEMI檢出率92%高于常規心電圖檢出率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通過動態心電圖檢測,能提高NSTEMI檢出率。在心率變異方面,NSTEMI患者伴較為明顯的心率變異情況。為此,臨床對NSTEMI患者,可采取動態心電圖檢測,及時發現異常癥狀。
在心電圖檢測NSTEMI時,臨床醫師應掌握NSTEMI心電圖改變特點,因NSTEMI患者僅表示ST-T改變,大多數患者不會出現ST段提高及Q波異常癥狀。因此臨床應根據患者臨床特點,通過心電圖表現及心肌酶學改變,并以動態心電圖檢測患者心電圖演變過程,以此提高NSTEMI檢出率,降低誤診率及漏診率。一般NSTEMI患者在心肌酶學檢測中,肌紅蛋白含量增加,肌鈣蛋白異常;患者臨床表現為胸悶、心前區疼痛,部分患者伴胸骨后疼痛癥狀。
由于NSTEMI患者梗死部位不典型,具自身的病理生理特點,側支循環豐富,近期預后效果較好,但遠期預后效果較差。因此要求患者定期到院復查,防止病情惡化,降低疾病猝死率。總而言之,對NSTEMI患者行動態心電圖檢測,較常規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檢測效果顯著。在臨床實際檢測中,應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血清酶學等指標,提高NSTEMI檢出率,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 張 昆,于 倩,石 偉,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6):148-151.
[2] 康忠俊,張 勝,陳 宇.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對比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12):1954-1956.
[3] 劉玉玲,劉翠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心電圖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6):11-1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