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林肯說他小學二年級時,媽媽買了一支七分錢的鉛筆給他,他非常喜歡,不舍得用,誰知后來弄丟了,他覺得像失去整個世界一樣絕望。后來經過多少風雨,成為美國總統。他回憶生活中的許多挫折,做生意不成功,做律師打輸官司,競選總統失敗,“那不過像丟了一支鉛筆而已。”
讀了這則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請自擬標題寫一篇作文。
丟一支鉛筆而已
上海格致中學 祖偉韜
年幼的林肯丟了一支鉛筆便認為失去了整個世界,而成年后的他卻能將各種挫折看成丟失一支鉛筆,泰然處之。是啊,失敗挫折算什么?不過是丟了一支鉛筆而已。
“丟一支鉛筆而已”是通達的智者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面對挫折坦然豁達的心態。“人生似一場感冒,一陣寒一陣熱,人人都經歷過,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蘇軾受累烏臺詩案,謫遷途中“回首向來蕭瑟處”,一句“歸去”立刻讓千斤重的挫折輕如鴻毛,這才是通達的智者看待挫折的態度。反觀漢初才子賈誼,一受挫折便郁郁寡歡,后人痛惜其才也不免感慨其度量甚微。縱使有賈誼之才,遇漢文帝之明君仍難以施展宏圖,后人實當以此為戒。
“丟一支鉛筆而已”是真正強者的自信,是永不言敗的決心。他們將失敗看淡,甚至看成幫助自己成功的墊腳石,因為他們的心中從沒有“失敗”二字。喬布斯的逝世將世人的目光聚集在其傳奇的一生上面。這位驕傲的強者面對每次挫敗,他沒有用“失敗”形容自己,而是當做新的開始。正是這種將失敗看做“丟鉛筆”一般的小事,才使其再創新的成就。
“失敗只是丟了一支鉛筆而已”的心態,無論出于豁達圓通的智者,還是自信不敗的強者,他們所做的都是將失敗的痛苦無限縮小。由此便可知當我們因失敗而一蹶不振時,失敗的痛苦往往被自己無限放大了。垓下之圍的項王聽得四面楚歌,便認為自己已無退路,無顏見江東父老,放大了的失敗最終壓垮了這位武夫。我們很多時候恰恰像項羽一樣,被自己放大的挫折打敗。
蘇軾在《赤壁賦》里有云:“自其變者而觀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天地尚如此,挫折不更像“丟支鉛筆”一樣轉瞬即過。“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如果堅守自我,機遇則會源源不斷而來。挫折與失敗并不會影響到我們一生的價值追求,明白這一點,為失敗而痛苦之人也會如《赤壁賦》中與蘇子共舟的游客一般,止悲而喜而笑了。
是啊!失敗算什么,不過是丟失了一支鉛筆而已。
“丟鉛筆心態”
上海格致中學 周雨欣
面臨人生諸多不順,“丟鉛筆心態”十分重要:看淡挫折,繼續前進。
“丟鉛筆心態”因為過往的經歷煉就了堅忍不拔。林肯兒時的經歷與競選路上的屢次失敗,無疑是他未來成功的籌碼:失敗成就了他一顆強大不屈的心。“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些磨礪才可以使人“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挫折給予人的經驗與品性是未來成就的敲門磚。看淡挫折,孟子多次被拒仍抱有兼濟天下之志,陸游已知世事艱難,卻仍有“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雄心。他們內心的剛強源于往昔的挫折。“丟鉛筆心態”,是懂得學習借鑒的大智慧。
“丟鉛筆心態”,因為一顆成熟的心意味著超然物外,自適安然。唯有淡定者才可以把失敗看成“不過一只鉛筆”,他早已擁有了面對挫折與風雨之時的淡泊。蘇軾風雨之時只求心安,史鐵生有“命若琴弦”之悟,再大的壓力之下只需永不停歇地彈奏生命之弦。“丟鉛筆心態”顯示的是放棄與獲得,渺視與珍重之中的取舍,是“貧賤不能移”的堅定與自守。
林肯笑談自己的失敗,更多的是感激與享受的心態。失敗不會打垮偉人,因為他們愿意為了目標而承受、奉獻。“山回路轉不見君”之中,沒有抱怨,卻更增添了旅行的意義。而對于生活的激流,無論流向何方,我們總應去勇敢地與之搏斗。成功者對待失敗,總有著樂觀積極的態度——風雨既來,不如迎接,不如享受。這份樂觀成為了他們攻無不克的秘訣。“丟鉛筆心態”使我們熱愛被挑戰的感覺,在積極的心理暗示之中迎接一路上的挫折,迎接更加美好的結局。
林肯從兒時的絕望到長大后事業有成時的淡然,“丟鉛筆心態”轉變之中不難發現一位偉人的成熟。因為他相信,挫折會使人更加堅強。看輕了挫折,擁有了“丟鉛筆心態”,我們永遠只會丟失一支鉛筆,而非至真至上的品格、幸福與成功。
(指導教師:張華中/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