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今
【真題回放一】
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同學走近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發展,大家也成為青年。
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50分)
【例文】
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
北京一考生
站在法國戴高樂機場,巨大的華為廣告撲面而來,18歲的我拿出自己的華為手機,拍下了這動人心弦的一刻。18年,于我而言黃金般珍貴,它讓我從懵懂孩童成長為意氣風發的青年;18年,于我的祖國而言亦是黃金般珍貴,它讓我的祖國走出經濟困境,屹立于世界之巔!此時此刻,我才深切地意識到我與祖國竟融合得如此緊密。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要與我們的祖國共同成長。
年輕的精神正是祖國發展所需要的精神,我們的成長與祖國的成長緊密相關。梁啟超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中國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我們為此而驕傲。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永遠躺在過去的成就上就必然會腐朽沒落。清朝面對列強入侵時的屈辱依然在提醒著我們,再豐厚的歷史,也只能是歷史。真正的成長需要的是創新、是勇于拼搏的干勁兒。作為青年的我們,身上有的不正是創新的精神和永不言敗的干勁兒嗎?我們用年輕的心接納著新鮮的信息,面對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理念,我們總是心懷熱情。馬云的成功難道不是因為他那顆年輕的心中充滿著無數新鮮的理念,難道不是因為他敢于用年輕的生命大膽地碰觸失敗的底線?創新、無懼,這是多么難得的精神品質。祖國的發展,需要創新,需要無懼。沒有創新,我們的一帶一路不會貫通南北,我們的天眼不會雄霸世界;沒有無懼,我們的無人機不會翱翔藍天。
作為青年的我們正面臨著成長的考驗,真正的成長是心靈的成熟,更是責任的擔當。一個小我的成長如果不能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終究格局太小。魯迅若不能以改造國民性為己任,終究不過是個留學日本的醫生,如何能成為“民族魂”?“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梁俊的生命若沒有與山里的孩子們融合,又怎能綻放出牡丹般絢麗的華彩?一個人,只有依托于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才能有歸屬感。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她的發展作為我們未來成長的選擇呢!
“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每每念及此句,難道不會熱血沸騰?難道不應該熱血沸騰?請謹記我們的使命,請謹記“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請謹記——我們與祖國共同成長!
評點:這篇文章被定為一類中,45分。全文共四個語段,特點如下:
開篇第一段,三次強調“18”這一數字,在時間段上扣住了文題要求。但是開篇拍照的情節,很容易讓閱卷老師聯想起2017年北京高考文題“共和國,我為你拍照”,而那是篇記敘文,所以這拍照的情節也很容易讓人有記敘文的錯覺,故刪掉為好。
第二段,寫的是這18年是祖國“創新”發展的18年,我們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但是我們如何具有創新精神,怎么具有創新精神,并沒有說透。
第三段的主題詞是“格局”“擔當”與“選擇”,論述的是我們要緊扣時代脈搏,與祖國共發展,才能實現自我的發展,自身的發展如果不在祖國發展的大格局中去尋求,收獲會有,但終歸有限。不足之處也是我們怎么做方面說得不足,顯得有些空。
【真題回放二】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承續發展,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每個中國人的期盼。
請你展開想象,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要求:立意積極向上,敘事符合邏輯;時間、地點、人物、敘事人稱自定;有細節,有描寫。(50分)
【例文】
青山綠水圖
北京一考生
中午的陽光很充裕,像瀑布般傾瀉下來,鋪灑在柏油路上,映染了路邊金色的蒲公英,透過青翠欲滴的樹葉,在地面上留下斑駁的樹影。灑進窗欞,照得我懶洋洋的。漸漸地,眼前變得模糊,我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我坐在飛毯上,俯看遼闊的祖國大地。
卷舒開合任天真
我向小區后面的一片荒野飛去,三年緊張的高中生活,我似乎從未再去過那兒時的荒園……咦,那片采砂留下的坑洼地哪去了?
只見一湖生得可愛的荷花,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在亭亭的舞女的裙擺下,隨風搖曳。日光下徹,湖中魚可百許頭。有的三五成群在葉莖間穿梭嬉戲,有的只身在水面上吐幾個悠閑的泡泡。風吹過,水面泛起一圈圈的漣漪,在陽光的照射下,似浮光躍金,似星光閃爍。
忽而,聽見一陣渺遠的歌聲,循聲望去,原來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釣魚兒采蓮子,穿行于花香中。時而藏于荷葉之后,時而露出蕩動的船頭,若隱若現,仿若仙人。船只劃過的地方,淺淺的波紋蕩漾開去,漸寬漸淺,最后消失于水面上,湖面又成了一面鏡子,倒映著婆娑花影。
青湖一面,小船一芥,芳花十里,好一幅水光瀲滟的美卷。
湖邊一小石碑,上面寫道:青山縣政府與東風街道及附近單位共同出資,歷時三載,將昔日蚊蠅叢生的采砂洼地,改造成大型郊野生態公園。特立此碑,以志。
山外青山樓外樓
我飛到了杭州西子湖畔。本世紀初的西子湖,河道淤塞,湖水污染,天堂之名其實難符。杭城人民投入巨資,建立了與生態協調的循環水系統。18載風雨,今日的西子湖以特有的淡妝濃抹傾倒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朝雨降臨后,到處都是煥然一新的景象,空氣清新爽人。塵埃落定,客舍如初新,水珠掛柳枝,仿佛披了一件鑲了水晶的青衣。石板街上鋪了一層淺淺的水,偶有一滴雨點落下,打起了一小朵水花。石橋上似籠了一層飄渺的水霧,給人以夢幻之感。
遠方,山色空蒙,草葉間突然窸窣作響,是一只小松鼠出來覓食,它也歡悅起來,耐不住好好欣賞雨后美景。不遠處,三五只鹿兒在低頸飲“瓊漿玉露”。
清新水城,朦朧青山,幽幽森林,恰似畫家筆下的一卷山水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再折向北飛,我到了克什克騰的紅山軍馬場。十幾年前與塞罕壩相接的紅山軍馬場,草場沙漠化,稀疏枯黃,與綠化造林的樣板塞罕壩形成鮮明反差。克什克騰人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毅然縮減關停了無序開發的草原旅游項目及相關產業,進行草原生態系統的涵養……
如今我看到的是:帳篷外,芳草碧連天,天空藍如水,白云隨風飄。蹄聲陣陣,一群健壯的馬兒從天際奔來,鏗鏘地踏在綠草地上,如同奔赴戰場的將領,雄姿英發。羊兒恣意地吃著鮮美牧草,還不時地抬起頭,“咩咩”幾聲,仿佛十分享受美好的時光。孩子們在這片遼闊的草地上嬉戲,在羊群之中穿梭,在高高的綠草叢中捉迷藏。一個不小心,誰踩了水洼,“哇”地一聲跳起來,被捉個正著。
雄鷹從我身邊翱翔而過,正當追時,眼前卻變成了天花板,原來,這是一場夢啊!
夕陽西下,已而在山。余暉把來往的人影拉得很長,天邊留下一片絢麗的霞光,水兒紅了臉,山兒也醉了心……
我起身向小區后面走去,我想那個生態公園一定是存在的,一定會存在的……
評點:閱卷老師對這篇文章能否進入一類存在爭議,最后定為42分,一類下。
這篇文章的爭議點有二:
第一是文章由夢境寫起,不僅不必要,相反還會給人一種這是展望、是幻想的錯覺,如果閱卷者有這樣的感覺,這篇文章的切題程度就受到影響了。
第二是三幅圖景中的事件均欠具體,更多只是概述,使記敘的文體特征打了一定的折扣。由于多種原因,不少人心目中的記敘文還是要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件來呈現主題,建議考生行文時對此應有所考慮。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