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 石
“我本人經常上網瀏覽網民留言。2017年,大家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給我留言1500多條,涉及民生訴求、政策咨詢、民主監督、建言獻策各個方面,體現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期盼,指出了我們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鄙轿魇∥瘯涶樆輰幗谕ㄟ^人民網發表《致人民網網友的一封信》,他在給網友的回信中說,“無論是‘點贊’還是‘拍磚’,我們都真誠歡迎,認真辦理,件件有落實。”
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發信指出歡迎網民“拍磚”,廣大網民擊節贊嘆,奔走相告,感到非常振奮?;ヂ摼W日益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也成為各級黨委、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重要平臺、聽取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駱惠寧歡迎“拍磚”的態度,無疑響應了習總書記的號召,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彰顯了新時代領導干部的執政自信。
網絡不是洪水猛獸,相反,網絡社會的迅猛而至,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變化。有人指出互聯網和傳統的紙媒和電視臺一樣,已經成為今天社會輿論的主流媒介?;ヂ摼W的普及,對于公民社會的培育、公共空間的拓展具有開拓性、創造性的作用,對于社會穩定、社會和諧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正因如此,黨和國家領導都積極通過網絡了解社情民意。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八次提到互聯網。
但仍有少數官員對網絡缺乏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在面對網絡負面輿論時,仍習慣于采取簡單的堵、蓋、封的傳統方法,有的甚至對網民的“拍磚”感到害怕和怨恨。官員為何怕網民“拍磚”?其原因不外乎三種:一是可能認為將工作失誤“大白于天下”有損政府形象,擔心引發連鎖反應,乃至影響自己的仕途;二是不排除網民“拍”錯了“磚”,對政府正常的工作造成不利影響;三是可能有些官員本身就不干凈,怕東窗事發、身陷囹圄。對于前兩者,官員們都完全沒必要害怕,一來這樣的“拍磚”有利于改進工作、增加互動、改善形象;二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群眾批評錯了解釋清楚就行了,沒必要戰戰兢兢,更不能隨意按個“造謠生事”的罪名。至于第三種,倘若真的己身不正,“不管怕與不怕,罪責已在那”,不是害怕和堵、蓋、封所能化解的。
歡迎“拍磚”是新時代官員的應有姿態,是新時代官員的應有情懷。古人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敝蒙碛诰W絡時代,領導干部如果不懂得網言網語,不接受廣大網友的“灌水”、“拍磚”、“蓋高樓”,就無法通過網絡這個新渠道去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就無法了解廣大網友通過網絡提出的真知灼見。如今,越來越多的政務機構和官員開通微博、微信賬戶,中國已經從“微問政”走向“微施政”時代,一些“微言”有影響力的官員,通過微博互動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實現了信息化時代的“到群眾中去,拜人民為師”,不僅拉近了官民之間的心靈距離,也增強了執政的親和力與凝聚力。各級官員該以什么樣的姿態正視網絡時代、該以何種情懷對待網民,歡迎網民“拍磚”的做法或許提供了值得學習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