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研究室: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在全國各地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在試點地區設立省、市、縣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職權。試點地區監察委員會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依照法定程序產生監察委員會,無需再對設立監察委員會單獨作出決定。
中央紀委研究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方案時指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國家監督制度的頂層設計。我們要深刻認識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政治意義,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圓滿完成改革目標任務。
腐敗是侵蝕黨肌體的毒瘤,反腐敗斗爭關乎人心向背,關乎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尚未根本改變,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實現“全面從嚴”的重要抓手,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必然要求。通過設立監察委員會實施組織創新,健全完善反腐敗體制機制,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通過制定國家監察法實施制度創新,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固化改革成果。監察委員會就是反腐敗工作機構,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這必將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持,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監察體制改革是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深刻改革,涉及政治權力、政治體制、政治關系的重大調整。從政治權力看,行政監察機關隸屬于各級人民政府、履行行政監察職能,主要是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改革后,監察機關從人民政府中分離出來,專司國家監察職責。從政治體制看,監察委員會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同級黨委、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上一級紀委監委負責,必將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領導,強化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職能,拓寬人民監督權力的路徑,使黨領導下的國家政權機關既分工負責又協作配合的制度更加完備。從政治關系看,監察委員會與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有利于強化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充分體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目前,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顯著成效。黨中央已經作出在全國各地推開改革試點的決定,各地區各部門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保障改革及試點工作積極、穩妥、順利推進。
中央紀委研究室: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是積極堅定、審慎穩妥推進改革的“施工圖”。制定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必須堅決落實中央要求,密切聯系本地實際,把握好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改革內容、實施步驟、組織領導等重大問題,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和有效實施。
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確立改革試點的總體目標和具體任務。
把握主要內容。一是監察委員會組織架構。通過整合行政監察、預防腐敗和檢察機關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工作力量,經過法定程序,成立各級監察委員會,與紀委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共同設立內設機構。二是監察委員會職能職責和監督對象。監察委員會的職能是依法監察公職人員行使公權力的情況,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職責是監督、調查、處置;監督對象是本地區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三是監察委員會調查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的權限手段。細化談話、訊問、詢問、查詢、凍結、調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驗檢查、鑒定、留置等調查措施的審批程序,對采取技術調查、限制出境等措施作出規定,建立監察權規范行使、高效運行的機制。四是監察委員會與司法執法機關的協調銜接制度。明確工作對接的渠道、程序和要求,形成相互銜接、相互制約的機制。五是對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制約。監察委員會要加強自我監督,接受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防止權力濫用。
細化實施步驟。按照在全國各地推開改革試點方案的要求,把關鍵環節和重要節點拎出來,將改革任務細化為具體事項,提前謀劃、早作安排。根據中央要求,倒排工期,制定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做好改革試點工作提供指引。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確定改革試點責任部門,細化成員單位任務分工,各司其職、密切協作,加強對相關試點工作的指導。強化督促檢查,搞好輿論引導,嚴明紀律要求,層層狠抓落實,形成推進改革試點的強大合力。涉及監察委員會干部管理體制和任免審批程序問題,要加強與上級組織部門的溝通、請示。
中央紀委研究室:地方各級黨委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把抓好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吃透中央精神、領會改革意圖,擔負起推動改革的主體責任。
加強組織領導。省市縣三級要成立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小組,由黨委書記擔任組長,紀檢、組織、政法、編制和人大常委會、檢察院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抓緊制定改革實施方案、評估方案,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指導、協調服務。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紀委機關,辦公室下設若干工作組,從小組成員單位抽調專人負責具體工作,形成黨委負主責、紀委負專責、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
加強調查指導。組織相關單位對涉改部門的機構編制、干部人數、案件線索進行摸排核實,梳理各種基礎信息。協調人大常委會提前謀劃,確保按時產生監察委員會及其組成人員。推動紀委監委圍繞組織決策、執紀執法、紀法銜接、監督制約等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形成監察權有效運行機制。加強對監察委員會機構設置、人員配置、選任程序、人選考察等工作的指導和調研督導,做到標準統一、步調一致。
統籌有序推進。確立轉隸開局、平穩過渡、逐步深化、規范高效的工作思路,把改革試點工作列入省(區、市)黨委常委會重要議事日程,深入研究,靠前指揮,確保試點任務順利完成。黨委書記要負總責,自覺當好“施工隊長”,牽頭抓總,結合實際,把重點難點找準,把解決問題的辦法想透,把準備工作和基礎工作做在前頭。要抓住制定實施方案、人大選舉、轉隸掛牌、留置措施使用等關鍵節點,采取以會代訓等形式做好統一思想、政策解讀、任務部署等工作,明確工作要求和工作紀律,牢牢把握試點方向。
中央紀委研究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任何改革都必須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根本目的在于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
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是黨中央鮮明的立場態度和目標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擺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取得卓著成效,深得黨心民心。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只有黨才能站在政治和戰略的高度,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領導人民形成并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最終奪取壓倒性勝利。
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黨中央深刻洞察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要求著力解決反腐敗斗爭中存在的力量分散、行政監察范圍過窄、紀法銜接不暢,一些地方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先移后處”、“先法后紀”、甚至“帶著黨籍蹲監獄”等突出問題,抓住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這個根本,作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整合行政監察、預防腐敗和檢察機關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工作力量,設立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制、兩個機關名稱,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能,對黨中央或地方黨委全面負責,健全黨領導反腐敗工作的組織體系。通過制定國家監察法,賦予監察委員會監督、調查、處置的職責和必要調查手段,確保監察委員會有效懲治腐敗,豐富反腐敗工作的措施手段。通過壓緊壓實黨委對反腐敗工作的領導責任,督促各級黨委強化責任擔當、細化工作舉措、完善體制機制,推進黨領導反腐敗工作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
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只有把反腐敗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里,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化標本兼治,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才能增強群眾對黨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賴,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中央紀委研究室:紀委、監委合署辦公,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對健全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體系、完善國家監督體系、提升黨和國家治理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形勢決定任務。1993年,我們黨作出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的判斷。黨中央依據當時形勢,決定中央紀委和監察部合署辦公,由中央紀委行使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兩項職能,對黨中央全面負責。實踐歷史都充分證明,合署辦公的決策是英明正確的。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反腐敗不能“九龍治水”,必須把拳頭攥起來。這次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設立監察委員會,與紀委合署辦公,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匯聚反腐敗斗爭強大合力。
通過紀委和監委合署辦公,能夠有效破解反腐敗體制機制不暢、資源力量分散的困境。一是反腐敗決策指揮體系更加集中統一。各級監察委員會作為專門的反腐敗工作機構,在黨委的統一決策、統一指揮下開展工作,既實現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察,又重點加強對一把手、“關鍵少數”的監督,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二是反腐敗資源力量更加集中統一。通過整合行政監察、預防腐敗和檢察機關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預防職務犯罪機構和人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反腐敗的工作力量更加集中、配置更加合理,實現“ 1+1>2”。三是反腐敗手段措施更加集中統一。把紀委執紀審查實踐中運用的手段和法律法規規定的調查措施結合起來,使監察手段更加豐富、多元,為懲治腐敗提供重要保障。
紀委、監委合署辦公,構建起黨統一領導下的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必將鞏固發展已經形成的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進一步贏得黨心民心,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中央紀委研究室:合理調配轉隸人員,關系到干部隊伍穩定,關系到機構有效運轉,關系到職能作用發揮。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把握:
(一)掌握情況。改革伊始,紀委組織部門要通過與干部本人談心談話、查閱干部檔案和與其分管領導、單位同事交流溝通等方式,對涉改部門的干部任職情況、工作情況進行梳理,了解干部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專業特長、工作崗位意愿等各類基礎信息,整體考慮機關干部配置。
(二)混合編成。轉隸的領導干部應統籌安排到紀委監委機關相關部門。根據內設機構編制職數情況,紀委機關干部與檢察機關轉隸干部在相關部門混合配置,促進人員融合。
(三)突出主業。要突出主責主業,檢察機關轉隸人員力量主要配備在執紀監督、審查調查、案件監督管理、案件審理等部門。
(四)優化結構。通盤考慮職務、年齡、工作經歷、性別比例、教育背景、專業特長等因素,同一類型業務部門要配置相當,優化人員結構,統籌人員安排,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
中央紀委研究室:監察委員會成立后,應盡快適應新形勢新需要,采取集中學習、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對紀委監委機關和派駐機構全體干部進行培訓,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重點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業務培訓:
(一)把政治教育擺在首位。圍繞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政治教育,深刻理解把握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對紀檢監察干部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為深化改革注入信仰力量、真理力量、實踐力量。
(二)加強黨章黨規黨紀教育。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定、修訂的一系列黨內法規,重點學習黨章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廉潔自律準則、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熟悉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準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提高執紀能力和水平。
(三)開展法律法規教育。開展對憲法、國家監察法以及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務員法等與履行監察職能相關的法律法規培訓,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的能力。
(四)學習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理解紀檢監察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應當體現思想政治水平。善于用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尺子去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靠理想信念、政策水平、事實證據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