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一十七條是關于盲目建設,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種類和幅度的規定。原文如下:
盲目舉債、鋪攤子、上項目,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致使國家、集體或者群眾財產和利益遭受較大損失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對于這一條規定,我們要明白三點:
首先,此次修訂對該條做了一些具體調整,是在原《條例》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了“舉債”“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些情形,并且在處分檔次中增加了“開除黨籍”,強化對這一違紀行為的處分力度。
其次,要正確理解“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搞“形象工程”不等于塑造良好形象,優美的形象猶如一張名片,能夠提升城鄉環境,吸引投資,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人文等效益,但是“形象工程”往往不顧群眾需要和當地實際,超越當地發展階段,嚴重浪費資源,老百姓普遍不認可。
搞“政績工程”不等于追求政績,“政績”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黨和人民工作的實際成效,而搞“政績工程”往往急功近利、貪圖虛名,為個人撈取政治資本,主要是由錯誤的政績觀導致的。
最后,要明白為何要增加“舉債”“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些內容?這是因為當前,一些地方熱衷于打造領導“可視范圍”內的項目工程,而不考慮客觀實際,“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領導干部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做工作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黨章對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樹立正確政績觀”的要求。《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對一切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的行為,要嚴肅問責追責,依紀依法處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要求,“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法違規變相舉債”。貫徹黨章黨規和黨中央要求,有必要做出這樣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