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修養、政治修養、道德修養、紀律修養、作風修養,把道德修養作為領導干部錘煉黨性的“五大修養”之一,強調“要加強道德修養,不斷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錘煉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肯定了道德修養在黨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加強道德修養的方向和路徑,并用“不斷”二字凸顯道德修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斷提升的過程。黨員干部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道德修養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高度重視政德在整個社會道德建設中的風向標作用,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中立政德,在修德以真、知行合一中展現人格的力量。
要在提高道德認識上下功夫,深化對道德修養重要性的認識。道德是一種社會規范,具有認識功能、教育功能、評價功能、平衡功能、調節功能等,政德影響更具示范性。道德修養涵蓋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個方面,是文化軟實力的題中應有之義。道德與法律和紀律互為里表,道德修養與理想信念相得益彰。道德滋養是理想信念、紀律約束、法治文化的源頭活水,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紀律建設、推進法律實施的堅實社會基礎。黨員干部加強道德修養,事關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事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事關人的全面發展。以道德認識為先導,系好、系牢道德修養的第一顆紐扣,人才能有操守、有人格、有形象。
要在陶冶道德情操上下功夫,綻放價值追求的光芒和崇高人格的魅力。高尚的情懷和操守,釋放身教勝于言教的力量,產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效應。據專題片《榜樣》報道,林巧稚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中國婦產科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她曾經信仰基督教,是作為大國總理夫人的鄧穎超到協和醫院就診的舉止風范和周總理的高尚人格魅力,讓她認識了共產黨,改變了曾經的信仰,產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與此相反,“不知恥者,無所不為”。沒有道德情操支撐,人失掉底線,喪失黨性的道德基礎,就會因道德堤壩的蟻穴而導致人生的管涌。
要在錘煉道德意志上下功夫,形成強大的道德定力。道德定力是在事上磨出來的,是通過實踐考驗出來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錘煉道德意志,并作為修好共產黨人心學的重要內容,從道德防線開始高筑人生“弗洛斯特之墻”。要抵御各種誘惑的腐蝕,防范形形色色的“圍獵”,警惕“溫水煮青蛙”的浸潤,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始終做到慎獨慎微,謹慎社交圈、凈化生活圈、規范工作圈、管住活動圈,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
要在提升道德境界上下功夫,占據道義的制高點。道德境界是個人、政黨、民族的道德高地。提升道德境界,最關鍵的是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形成道德自覺。要堅決防止損公肥私、公私不分,從先人后己、公私分明起步,邁向克己奉公、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無私的境界,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自利利他的“小我境界”走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大我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