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被譽為“紅色加油站”的全省首家縣級黨建圖書館——隰縣黨建圖書館正式開館。這項工作自今年3月份啟動以來,縣委組織部著力通過聯動共建、資源優配、建管結合協同發力,已初步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黨建讀物學用平臺。
按照逐級配套、全面覆蓋、整體推進的原則,在縣級層面,依托縣圖書館建成縣黨建圖書館;在鄉鎮和社區依托文化站、便民服務中心設立黨建圖書室,在縣直單位和行政村依托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設立黨建書架。目前已建設1個黨建圖書館、9個圖書室、185個圖書架,形成了“覆蓋城鄉、功能完善、資源共享、管理規范”的全縣黨建圖書館體系。為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黨員的讀書需求,實行“三統一”(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更新)模式,將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確定為圖書唯一采購來源,首批采購圖書6.3萬余冊,由縣委組織部統一配送。每年確定一批圖書更新目錄,定期進行補充更新,滿足廣大黨員干部個性化學習需求。依托黨建圖書體系設置黨員閱讀、黨日活動、談心談話等功能區,方便黨員學習交流。建立黨員日常閱讀、輔導交流、薦書評書、干部領學等制度,定期開展讀書報告會、讀書沙龍、讀書薦書等系列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多讀書、常讀書、讀好書,為全縣287個基層黨組織和6000余名黨員構建了“紅色加油站”。
(隰組軒)
為進一步增強黨員身份意識,切實提升黨組織的歸屬感、凝聚力和戰斗力,武鄉縣全面推行黨員政治生日“五+X”制度,激勵和引導黨員堅定初心使命。
“五+X”,“五”是五個規定動作,即縣委組織部為黨員贈送一張賀卡,黨支部為黨員撰寫一則寄語,黨員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發表一篇感言、領辦一件實事,各支部按月份建立起黨員“政治生日”基本臺賬,實時更新黨員信息,并注重過程管控和痕跡管理,制作“政治生日”活動記錄本及時記錄活動開展情況;“X”是設置豐富多元、切合實際的活動載體,鼓勵各基層黨組織立足本單位實際和黨員崗位職能特點開展自選動作,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放大活動成效。本著“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促進工作”的原則,“五+X”起到了增強黨員身份意識、發揮黨員的表率示范作用,提高了黨組織服務黨員的能力和黨員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
(武 組)
襄垣縣創新舉措,提升了農村黨支部班子凝聚力、戰斗力,走出黨建引領新路子。他們將“三步四循環”與“五本四圖四名冊”相結合,破解黨員教育難開展、活動難組織的問題。他們著力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瓶頸、村日常事務不公開、不透明、不民主問題,將“三步四循環”與“主題黨日活動”相結合,著眼破解“三會一課”中為學習而學習、為開會而開會、農村黨支部書記開會難的問題。“黨建做好了,黨員帶頭示范作用就會發揮好”,這是王橋鎮洛江溝村黨支部成員的共識。該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以“三步四循環”為抓手,通過黨員帶頭、支部引領,走出了一條“強堡壘、聚民心、興產業、促發展”的致富道路。
(襄 組)
6月28日,古縣為期1個月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班暨領導干部素質能力提升主體班”正式開班。該班是古縣縣委、縣政府堅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全黨來一個大學習”的號召,持續深入學習貫徹新思想新精神、著力提升干部專業化素養的新舉措。據悉,該班精選42名科級干部,將通過現場學、課堂學、交流學等形式,示范引領全縣黨員干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張建國)
“鳳還巢”計劃是聞喜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產業、實現“四個聞喜”、推動振興崛起的重要一環。
聞喜制定《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細則》和《聞喜縣引進高端人才暫行辦法》,對人才的引進方式、引進程序、扶持措施、激勵保障、生活待遇、服務管理等方面作出詳實規定。既獎勵“千里馬”,還鼓勵“伯樂”,對引進國家級、省級、其他高層次人才成效顯著的單位(部門),分別獎勵15萬元、10萬元、5萬元。既“錦上添花”,還“雪中送炭”,對獲得“人才工作標兵”“河東英杰”等市級榮譽的,市級獎勵后,還由縣財政給予一次性2萬元、3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長期堅守在邊遠鄉鎮的人才,在就業、教育、貸款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對家鄉優質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不僅當好“店掌柜”,更要當好“店小二”,在金融扶持、獲獎支持、資金補助、住房保障等方面,在已經享受特殊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再加籌加碼,讓高端人才工作更舒心、生活更安心,對未來更放心。
“鳳還巢”計劃實施以來,聞喜宏華廣場、慧運電子商務兩個孵化基地已入駐大學生、返鄉人員創業實體店43家,帶動就業167人;晉灣、瑞靈兩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入駐返鄉農民工75戶,帶動就業276人;通過聯誼會幫扶600余名聞喜人在外實現了就業。
(丁國凱 趙 琳)
“游客一撥一撥來,大伙兒忙得不亦樂乎,上菜一路小跑。”6月26日中午,共產黨員、平順縣東寺頭鄉井底村“神龍彎客棧”的“老板”周書玉很忙:“這幾天每天十幾桌,差點應付不過來。”
在經營“農家樂”之前,周書玉在外地打過工,也做過生意,卻沒賺到錢。2010年平順縣決定把井底村作為全縣打造鄉村旅游的扶貧示范點,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以此探索旅游扶貧攻堅新模式。瞅準這個機會,周書玉率先打起開辦“農家樂”的主意。
兩個月后,起名“神龍彎客棧”的“農家樂”開張了,還給游客提供蜂蜜、野菜、黨參等一些農家土特產,一年下來,純收入居然達到5萬多元,這讓周書玉對搞旅游服務充滿信心。
隨著游客的逐年增多,周書玉對自己的客棧先后改擴建過4次,總投入資金400多萬元,現在成為全村規模最大的農家客棧,一次性可接待游客120人,還成為游客寫生、畫畫、攝影實踐基地。2015年以來,歐亞集團又投資好幾個億來這里搞旅游開發,大家抓住機遇發展農家樂,現在已由原來的2家農家樂發展成為48家,其中在周書玉幫扶下發展起來的就有12家。
“我是黨員,先富帶后富、同走脫貧路是黨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再說,大家今天靠旅游脫貧致富,也正是有了黨的領導、政府的主導開發旅游,大家才有機會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周書玉逢人就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