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鳳兆
農村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工作基礎和戰斗堡壘,是黨最堅實的力量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這為農村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指明了新的目標和方向。組織力是指組織內多個要素有機整合而形成的整體合力,新時代農村黨組織提升組織力要立足于組織內部資源的合理調動、各個要素之間的重組整合、政治功能的充分發揮來激活黨組織的活力。黨的十九大以來,孝義市高陽鎮黨委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堅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認真開展基層組織整體提升年活動,按照堅持政治功能定位、強化制度建設、提升黨員干部素質、培育黨建品牌的路徑扎實推進,有效地提升了農村黨支部的組織力。
一、“責”字當頭,以加強政治功能為主線,提升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目前,農村黨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基層黨組織抓黨建的精力、投入和時間都不到位,導致農村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關鍵是黨建責任一直懸著沒有落到實處。我們深深感到,提升組織力,落實責任是關鍵,“管黨”必須見人見物見細節,方能見成效。為此,針對以前黨建責任制不細致、不明確、不嚴格、不到位的問題,我們將“責”字貫穿到黨建工作和活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明確規定了黨建工作各個環節上“誰要負責任”“負什么責任”,劃分了職權、明確了責任。從黨委層面上,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強化第一責任人職責,嚴格落實班子成員黨建責任;在傳導責任方式上,堅持責任到人、責任到事,黨委成員分別確定2-3個黨建聯系點,對農村黨支部實行包班子建設、包黨員管理、包組織建設、包黨風廉政、包信訪穩定的“五包”責任制。在農村黨支部層面上,在開展“三分類三升級”的基礎上,以“三基”建設為統領,強化支部建設目標管理,主要包括“一課三會”、發展黨員、黨日活動、黨費收繳、廉政建設、流動黨員管理六個方面,建立統一的表冊臺賬,推出“支部活動記錄本”,健全“黨員談心活動卡”“黨員民主評議活動表”“黨員年度考核表”。在此基礎上強化黨支部書記述職述廉制度,通過“亮措施、曬成效、擠水分”,逐個過堂應考,用實打實成效,倒逼農村支部書記切實扛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真正種好黨的建設這塊“責任田”。根據發現的問題,黨的十九大以來,黨委書記分別約談了17個農村黨支部書記41次,對黨建責任不落實、整改不力的順光、西辛壁兩個黨支部進行嚴肅問責,激活了黨組織的活力。
二、“學”字當頭,以深化黨性教育為主旨,提升農村黨組織的思想引領力。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根本。進入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進一步提升,加強政治建設、提高黨性修養成為晉升合格黨員的關鍵。在加強農村黨支部組織力過程中,我們堅持“學”字當頭,通過黨委帶頭、以上率下、層層示范,強調端正學風,把握精髓,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化“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充分利用學研課堂、鄉村課堂、電教課堂、微信課堂等八個課堂,健全完善“e+黨建”微信工作平臺,精準地把握黨員的思想動態,引導廣大黨員恪守理想信念,增強看齊意識,效仿先進模范。為引導黨員干部堅持“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我們豐富黨員教育形式,在學習教育中設置互動環節,引導黨員干部“上講臺”,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黨委書記根據當前一些黨員普遍存在的黨性意識淡薄的狀況,圍繞“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連續講黨課六次,引導黨員干部堅持群眾路線、堅定理想信念、深化思想境界,做合格的共產黨員。特別是我們注重挖掘身邊的優秀黨員干部典型,讓其現身說法,引導黨員干部見賢思齊,增強黨員干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感和接受度。仁義村黨支部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作為黨員的人生必修課,堅持規定內容深入學、自選內容扎實學、聯系實際自主學,組織黨員講紅色記憶、講鄉村振興、講土地流轉、講綠色發展、講奉獻擔當,把學習成果體現在深化農村改革、壯大集體經濟的工作實績上,在全市率先試行農村經營承包權出讓改革,按照集體引領帶動的模式,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全村1100畝土地全部流轉回集體,統一蘆筍種植、統一機械耕作、統一收益分配,集體收益由過去的2萬元提升到60萬元。全鎮17個村堅持增強看齊意識,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集體經濟薄弱村實現了“全域摘帽”的目標。
三、“嚴”字當頭,以制度建設為主軸,提升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力。黨的組織制度是保障黨的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重要制度。在制度建設上,目前農村黨支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執行制度力度不夠、持久性不夠,特別是農村黨建活動隨意性強,流動黨員管理領域還存在空白。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以提升組織力為著眼點,遵照“嚴守紀律、嚴明規矩”的“兩嚴”精神,抓軟肋、補短板,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工作。黨員管理制度是密切黨員與黨組織關系、增強黨員意識的重要制度,我們堅持黨委班子帶頭,21個支部堅持每月25日主題黨日活動不動搖。針對當前“一課三會”掛在墻上、擺在桌上、不放在心上的情況,我們嚴格規定要求,按時開展“三會一課”,做好活動考勤,保證參加活動人數,同時對活動中作出的決議嚴格執行。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必須將制度建設貫徹于黨建工作各個方面,實現基層黨建有序規范。為此,我們在全面加強黨員管理、黨性教育、評議考核等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轉換管理思維、創新管理形態,努力探索流動黨員平臺化管理機制。高陽地處城市近郊,大部分黨員外出打工,不少流動黨員逐漸變成“口袋黨員”,成為放任自流的“掛靠黨員”,開會不見人影的“流動黨員”,黨費拖欠等情況比比皆是。根據流動黨員的動態性、群體分布的廣泛性、工作生活的不穩定性,我們在管理內容的確定、管理方式的制定等方面,既把握基本原則、又根據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管理。去年以來,通過一系列互聯網技術與手段,創新管理形態,讓流動黨員通過登錄相關網站進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并進行思想理論知識測驗。通過建立微信群和微博等方式,使流動黨員可通過互聯網視頻聯絡方式參加,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廣大黨員融入組織的問題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去年以來,清理“僵尸”黨員27人,發展黨員12人,積極分子備案26人,黨費全部足額交納。
四、“先”字當頭,以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主體,提升黨組織的號召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是黨組織的肌體細胞,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依靠千千萬萬黨員來體現”。提升農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必須突出黨的政治建設,激發黨員的自覺性,使其積極投身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活動中,在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的實踐中主動發揮模范作用,增強黨的群眾號召力。為此我們主動遵循激發組織活力與發揮黨員作用協同推進的建設主題,努力搭建黨員干部發揮作用的平臺,按照“設崗定責、履行責任”的要求,各支部在認真分析黨員干部年齡結構、知識水平、工作能力的基礎上,為每一位黨員“量身打造”工作職責,通過“雙建雙帶”“實事承諾”“創先爭優”等活動推進精準扶貧、鄉村旅游、集體經濟、便民服務等工作更上一個臺階。目前,除無行動能力黨員和流動黨員之外,全鎮590余名黨員干部進行了設崗定責,并由支部督促考核,黨員先鋒作用日益凸顯。去年以來,我們落實十九大精神,本著“綠色為魂、生態為本”的指導思想,按照“一村一主題、一村一形象”的要求,突出抓好大垣、小垣、善吉、白璧關、順光等五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按照黨委提出的“有綠色院落、有衛生廁所、有庭院經濟、有入戶自來水、有暢通入戶路”的“五有”標準,大垣等五村普遍設立“黨員責任區”、村村建立“黨員示范崗”,全面進行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工程。各村黨員圍繞崗位職責、目標任務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以“比黨性、看宗旨意識;比學習、看專業素養;比干勁、看工作業績;比自律、看遵規守紀;比形象、看群眾評價”的“五比五看”為載體,建整潔風貌、建綠色環境、建良好秩序、建長效機制,在全市率先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100%,使生態旅游步入快車道。
五、“創”字當頭,以培育黨建品牌為主導,全面提升農村黨組織活力。為徹底糾正農村黨組織就黨建抓黨建的慣性思維,特別是以黨建促改革促發展思路不廣,組織、領導、服務功能不完善的問題,我們創造性地把品牌思想引入到黨建工作中,以“集聚黨建正能量、助推高陽新跨越”為主題,深入實施“一村一品”黨建特色工程,根據各村黨組織的群眾基礎、產業結構、工作特點、傳統優勢,圍繞鄉村振興中心工作,積極推進“一個支部認領一個項目,打造項目精品;一名書記承諾一個事項”。樹立品牌形象,開展系列主題實踐活動,重點實施六個示范點建設,分別是在仁義、臨水、東曹村打造“立足綠色發展、發展雙創富民”好支部示范點;在賢者、神福、三多村打造“立足村礦一體、發展平安穩定”好支部示范點;在東辛壁、西辛壁打造“立足服務企業,發展村企共融”好支部示范點;在大垣、小垣、善吉、順光打造“立足生態旅游,發展美麗經濟”好支部示范點;在高陽、下吐京、白璧關打造“立足便民服務,發展‘三型’(學習型、服務型、廉潔型)”好支部示范點。通過六個示范點建設,著力打造黨建品牌。在典型示范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領幫帶”作用,按照強村帶弱村、好村領差村、富村幫窮村的思路,以一個標桿村黨支部連接若干個窮村、弱村、貧困村的黨支部。以身邊人身邊事整改帶動貧困村的“領頭雁”換腦筋、長本領,實現了九個一般支部和兩個后進支部共同進步,共同發展。